浓得化不开的乡土情
发布日期: 2025-09-16
凡有血气,但有争心。
再怎么清醒的认识到和国家的本质是:契约,也终究是对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有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我是山西人,民风重情重土,虽然很小就外出闯荡,还因为孩子上学不得已把户籍迁到了杭州,但对家乡一直都有强烈的归属感,乡音土话说的地道;我的记忆力天生就极差,很多童年、少年、青年时的好多事情都忘了,依稀有些在黄土高坡漫山遍野疯跑的时光,比较清楚的是把各大寺庙当游乐场的情景。不管是不是记得,出生地的乡俗风土、原生家庭的门风传承造就了一生的性格底色和精神架构。
从小就是学渣,对学习这事既有生理上的智商不足、又有心理上的强烈抵触,后来因为赚钱首次自驱学习金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财富累积发于北京悉尼,跟着资本流向纽约、硅谷、伦敦、多伦多、香港,回国后也是在北京、广东、杭州居多,后来起势有些回报家乡的情怀,但却在做事过程中逐渐失望,农耕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与如今的商业、科技趋势格格不入,并不是穷,而是思维还落后大约二十年,还在04、05年前后的样子,只知道传统买卖和房地产。
这次私塾课来了两位家乡的伙伴,就说到了身在山西容易耽于安逸,该怎么办?
家乡人民的淳朴厚重我是很喜欢的,也引以为荣,但也隐隐觉得有些悲凉,文化传统是整个地域的系统,民风不变、思维就没有进化,恐怕还会持续在接下来的时代大潮中落在下风。 我在国内外各地游走,长居过很多地方,乡情被自己美化、内化成某种精神沉淀,家乡的东西是可依仗、可信赖的,成长环境中一切的不和谐都被刻意的淡化甚至遗忘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行走于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之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归处,在看到一些真实后,对城市和乡村的黑暗面逐渐失望到绝望,对欧美不同文明曾经的憧憬,在游走海外十几个国家、与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的琐碎中又击得粉碎。
只能是读书、与大量有趣的人交流,慢慢的沉淀下来,与自己对话,对能力范围内的人和事负责,发现今时今日、此情此景,反而是最美好的处境。
宗教是社会组织学,精神信仰是心灵操控术,最终是要找到自己在时间刻度上的痕迹。
读书多了自以为明白世界,被打的很惨;读书之后行万里路,又发觉书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吸引眼球的谎言,少部分也只是片面的真相,人生迷途,该怎么办?又能怎么办?
世界自有其规律,真的不一定美好,往往很残酷,假的更是污浊不堪;规律也不是道德,道德是不同时代、不同形势下的公约数;良心到了最后也不是品行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世间疾苦我见了很多,也经历过不少,但最终都只能是接受放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没办法,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菩萨,对于世界甚至也是保持疏离的旁观者,我为自己而活、为家人而活、为信得过我托付信任的人而活,永远只干能力范围内的事、只能关照有信任关系的人。
我只是个旁观者。
价值观并不重要,个人只对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关系重要,放松心境,反而可能做一些事情。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