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和合
发布日期: 2025-09-07
做事的动机很重要,不过在还没有足够认知能够看清时间和空间本质之前,做事基本上全靠机缘、际遇和情绪冲动。按命运安排被动选择,按父母师长安排做“应该”做的事,遇上投缘的老师,某一门课就学得好,遇上讨厌的老师就赌气不学,年少轻狂诸多汗颜事,可没办法,在人生画卷上,我们还是得跌跌撞撞、歪歪扭扭的靠自己来绘制。
我受益终身、每天有固定时间投入、且会持续终身的几个日课,与曾经有过的贪玩、放纵的恶习一起,都是机缘巧合中开始,只不过在阅历渐丰、不断砥砺的过程中,恶习摈除,留下了这些越长远越能沉淀积累的事务来安置时间。
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越来越懂得取舍的过程。
冥想是家乡氛围熏染。记事以来家人都是早晚静坐,我偶尔也会似模似样的模仿一下,在寺庙里穿梭嬉闹,多见僧人入定打坐,环境奠定了认知根基,13岁师父授心法时才能一遍就入耳入心,到如今快三十年了,理智、守心、专注、共情力等等品质多赖于此。
读书是因家风使然。父母成长正值那十年,劳动胜过读书,但一手带大我的外公外婆却是书香氤氲、敦品励行,三岁起,外婆就教我认字,并讲各种杨家将、岳飞、关二爷、三国、以及徐帅抗战的故事,我在很小的时候被教导摇头晃脑的诵读《古文观止》《昭明文选》,文言文就是第一语言,再读完家里故事性强的书,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革命战役等等,后来又读了所有的武侠小说,再后来贩卖盗版书,又近水楼台读了好多小说,最原初目的却是青春萌动的学渣可以另辟蹊径讲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姑娘的注意。
八段锦是师父连同正法、冥想一并授予,相比修身正法和冥想,因其简单易行、不需要多高的认知就能执行,反而是持续最久,点滴时间投入都在滋养身体精魄。
瑜伽学自一位高种姓的印度同学,当时是出于对印度种姓的好奇才有意接近,一个学期相处甚欢,他就教我六式体位,说六式练十年就全通了,那会儿是没认知、也想不通的,也就没开始。七年后的2014年因一次脚伤,卧床不动,才开始瑜伽修习,渐渐体会到了瑜伽的妙处,自那之后未有一天间断,结合冥想、道家养生,我的身体竟然自主到了一种很奇妙的状态,不足为外人道。
记录是劫后重生的某种心灵救赎。亲人朋友接二连三的去世,让我在巨大的悲痛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开始放纵声色,就差点挂了,经历生死就会处于重生并珍惜时光的状态,时间记录最初与其说是效率提升的工具,倒不如说是我对时间的敬畏,记录下来,就像给佛礼敬一样,只是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时间记录让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深刻的思考。
至于写作,起心动念却是恶俗甚至是有些不堪的。读书觉得有趣,这并没有触发我一丝关于写作的想法,好像那些作品是天生就存在供人欣赏的,学校里教的作文课,基本全是死记硬背一些名言警句来应付差事。真正让我觉得写作这事很牛是起因于一部三级片以及我青春期时候的萌动,片名忘了,故事是说一个年轻人家遭大难,然后矢志复仇,后来成了一位记者兼作家,他就通过一篇篇文章引导舆论,仇家集团被调查、本人也被监禁,仇家女儿被要挟献身,主角一边凌辱仇家女儿,一边面容扭曲却疯狂的说:“我用一支笔颠倒乾坤”,那个场景应该是迎合了我当时心理的阴暗面以及青春期的性冲动,就觉得写作这事是可以成为事业,也需要练习下的。
内在驱动是权力掌握的快感和美色的刺激,所以即便是有了写作这事的认知,也用在了学校摆威风和用诗词歌赋吸引小姑娘注意上,虽然都是些生搬硬套、无事呻吟的风花雪月,但效果倒是挺好的。再后来混迹社会,各种机缘,辗转五六年,才沉心隐在家读大量的书,实践和理论结合,有了颇多价值性的体悟,而后自然生发出写作的冲动,但亦不成体系。
再后来几次起伏,又有了妻儿,再次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并寻访各领域师长高人请教学习,迫切的想要构建出一个不断成长的系统,写作就成了记录大脑思考的真实一手数据。
看看,影响一生的事情,起心动念可能只是一个灵感,一个启发,甚至是不那么光彩的欲念,但只要是持续不断,就能累积成沛然莫御的优势,并让你由衷感激当初决定开始的自己。
努力让自己活在一个高价值信息、高能量激发的圈子里,大幅提升自己被动成长的概率。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