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动机
发布日期: 2025-09-06
做事的动机是什么?
这是个关键问题。
很多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为什么,从而陷入严重的内耗,或者浑浑噩噩,就那么日复一日的起床、吃饭、上班、干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然后回家、睡觉,偶尔也会有点念想,要是。。。就好了之类,可摆脱不了惯性,也就是想想。
这个问题直透人生,理解的深刻程度直接决定了时间精力的投向,也就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和质量。
时间注意力是人生战略资源,就是因为隐含机会成本无限大,所以没什么比提升时间利用率更重要、更战略的事了,可现实呢,很多人压根就不会想这个问题,只按既定的安排上学、读书、毕业、找工作,却从来不想:一直这样就是对的吗?所有人都这样,就一定正确吗?
我们不妨以终局思维来思考一下,世界无非就是时间空间两个维度,那么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名、还是利?名可以穿越时间,亦即是名载史册;利呢,就是迎合时势、成为一时之选,这是空间上的利益。
比如一生痴于文化、艺术,有作品传世,千百年后还能被后人看到,可能没有生前的奢华,这就是名;而挣了很多钱,这辈子活的非常舒服,也不需要管身后的事,这是实利,没有好坏之分,全在个人选择,只不过不同的选择就反向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策略,时间注意力的投向就截然不同。
就以写作为例。
如果是为了利益,那么必然是以迎合世事、人心为主,比如最近很热的迷蒙系,不同的公号覆盖不同的受众,这是对的,人家作为一个商业主体运营,趋利是第一选择,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文章只是不同的产品,就好像酸甜苦辣不同风味的零食一样,满足不同喜好的消费者。而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公号都是逐利的,只要逐利就必然会被受众的价值裹挟,就不得不迎合受众的品味,所以本质上协作是为了推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以消费者为主。所以逐利型公号写作是市场营销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追逐热点。
我自己每天写作主要是输出思考结果的,也就是说用最直白简单的语言写出大脑里的东西,就是记录,很多伟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我这是和时间记录结合起来做大脑的数据存储,以后再过几十年,只要打开记录就能直通当时的场景,假如到了下一个文明,那时的人也可以通过平铺直叙的内容,了解到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人的大脑活动,以及价值映射。
人做任何事情从根儿上说其实都有利益诉求,名利、声望甚至是精神需求,利益满足才是根本的动机。我日不间断的写作、记录,就是以时间为尺度的,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来时,亦有归处。
事实上,以时间为尺度做选择会更注重长远,也有积累性,时间越长就越呈现指数级的好处,这是记录大脑思考路径的最有效方式。
如果能把大脑每天的思考精华记录下来复盘,思考大脑思考这事本身,是极有意义、又很酷的事!
所以写作这事本质是一种促使大脑形成输入输出机制的方法,有了这个反射机制,我每天跟外界的信息交流会自动吸收、储存、发酵,等待次日写作较为精准的输出,如此循环,成长迭代效率呈现自动化。
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就是逐利,那就是顺人性而动,研究钱在哪里、热点在哪里、趋势怎么样、人性是如何迎合的;如果想要求名或者说长远的影响力,那就需要立足于自身,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价值,什么是世界的本质,什么可以穿越亘古。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