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做事的时候总被人阴阳怪气怎么办?

发布日期: 2025-09-01

这个其实很正常,阴阳怪气算轻的,还有可能是被骂、被攻击,不挨骂说明没行动、不做事,但凡做点事儿的,哪儿还没有批判声,甚至是恶毒的辱骂。

其实骂声大体来自两个方向,一种是价值不同,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认知边界里,只能认知到边界以内的事情,这种骂声本质是各说各话,拿自己的标准叫骂认知以外的事情,多发生在似懂非懂、肤浅的看法之间,没有探讨的必要。

另外一种是发源于人性的恶,想要不劳而获的人对任何行动都有心底深处的恐惧,“我懒、我不动,凭什么你要折腾做事,这样显得我多卑劣、多渺小”,做事不会,喷子还是容易的,于是就会歇斯底里的辱骂,希望能把人踩进烂泥里。这种以破坏来掩饰恐惧的心理是改变不了的,你要承认世上就是有人活得像蛆虫,难道还要与蛆虫争长短不成?不要浪费哪怕丝毫时间注意力。

而真正的交流探讨是构建在双方都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并对认知之外的东西保有强烈的好奇和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彼此镜鉴,共同成长。

这种沟通很高效、也很有益,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1、哇,这个问题居然还能从这种角度解释,在我的认知边界之外,你介意讲一下得出这个结论背后的逻辑和思维过程吗?

2、每个人都是长年经历长出来的思维系统,这样就能激发对方讲出一些逻辑,如果对方逻辑不通、且肤浅无意义,就可以马上止损,不做无意义、浪费时间的讨论;如果对方是深度思考后得出的结论,那么就可以引出自己认知之外的精彩见解,然后就能持续深入的探讨了。

开放和封闭、求知若渴和自以为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喜欢恭维和讨厌批评是人的本性,只有秉持“让自己变得更好”作为核心价值的人才能以“听到不同见解、拓宽认知边界”为最大乐趣,有这样的价值导向,才能形成真正有建设性的交流、共进。

凡是建设都是困难的,需要付出、一点点的推动做事,而破坏是容易且随性的,有效沟通就是这么一件门槛很高、对参与方都有很高要求的建设性行为,需要理智做根基。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噪音,触发的是情绪,人类作为物种最本能的东西,更危险的是商业机构和媒体大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在迎合大众的情绪,就形成了大众情绪发声、舆论相合的糟糕环境,我们都被裹挟其中,这种时候能够清醒理智,可不就是我们需要修炼的能力么?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强烈的“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的欲望。

以个人成长为价值准则,时间注意力就会投注在一切有利于自身的人和事上,而一切问题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选择,看上去的有涵养,底色其实是选择更有价值事物之后的不在乎。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