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悟

发布日期: 2025-08-31

人生由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叠加而成,每一分钟时间的去向都在决定人生走向,就像开车,整个旅途,大的转向不会很多,八九成的是感觉不到的微调,小选择可以叠加成不可逆的大方向。

我们都有顿悟或者灵感爆发的瞬间,但如果没抓住那一瞬灵光继续深挖巩固,也不会形成牢固的大脑神经回路,自然不会作为选择的价值判断,不会对人生有丝毫影响。

时间就是生命的刻度,从这个意义上,也是一次对生命的参悟。

这种契机很稀有,见多了世间之痛,以及人性的复杂,才有自悟的机会。

对生命理解的深刻程度决定了时间的投注方向,亦即选择。

也就是说选择水准的高低本质是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有终局思维,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什么是真正的意义,然后才能在此刻做出自然选择。

想清楚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时间,才能做到通透,才会此心光明,就此体会到阳明先生的心境了。

什么是“知”,就是懂得。怎样才会懂得,需要经历很多很多,往往还要以失去为代价,当没什么可以失去,甚至连生死都可以舍弃的时候,可不就是彻底通透么?

释迦牟尼舍弃一切世间繁华、苦行12年,最终在菩提下四十九日成佛,想透了生命的本质,原来“空”是如此含义。

原来“知行合一”是这般意思。

都是“知”后的自然选择。

知道自己的归处是小乘,知道众生的归处是大乘。

发愿自渡是小乘,发愿渡众生是大乘。

见天地易,见众生难,见自己最难。

人生是个循环,空手来空手去,争-舍、再争-再舍,执着世间物是一种境界的选择,了悟通透就是个不断舍弃的过程,修行就是不断放下,放下外物,放下利,放下名,放下生死,放下情,就此解脱。

红尘迷了眼,想不透放不下,所以苦。

如果以苦为乐、甘之如饴呢?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地藏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以无上愿心背负起所有的苦厄,我们又愿意背负多大责任?发的愿景又多沉重?

士不可不弘毅,肩鸿任矩,原来就是这个意思。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