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体系
发布日期: 2025-08-06
建立知识体系、思维框架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有的人名门正派,有看得见的路径可以修习锤炼,有的人全凭际遇和生活的实战,没有固定的方法。我就是全靠瞎闯乱撞的一类,完全由好奇心和爱折腾驱使,天马行空、信马由缰,此时此刻的际遇演化出下一个际遇,进而叠加出整个人生。
到处游走、四海为家,反向塑造成的思维也是因时而变,把”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奉为至高心法,喜欢变易,享受接触新东西,这样效率可能会低一些,但过程会更愉快丰富一些,走得多见得多经历得多,自然而然就形成一套价值体系。
对于我这一派,终生学习、不断迭代,具体的目的性少一点,好奇心就十足,肯定不会适合所有人,得看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
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这世界不存在与具体的事分开的形式,也不会有与实际问题脱离的框架,不存在可以与经历、记忆剥离的思维,每个人都是过往所有经历的集合,所以,体系、框架、思维、系统等等,所谓捷径可能是单位时间内经历的丰富度,可能得益于名师指路甚至是提携,也可能受惠于际遇离奇,但绝对不可能速成。
学识、经历、思维,一切珍贵的东西,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在时间中累积。
勤思笃行,足矣。
过去三十年的国家大发展,很多人趁势崛起,但那是国家级的红利。如今乃至未来,低垂的果实已经被采摘干净,学识门槛越来越高,但有两条是必备的,一要达到能用英语流畅阅读,因为目前世界最前沿的资讯和思想都是英语,且世界规则的基础语言就是英语;二要有统计学知识。
我们立身为人,本质就是与外界的交互,就是博弈,所以当然要下功夫研究博弈论,当今学术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推演。
英语、数学(统计学)、博弈论是个体思维系统的三大支柱,足矣。如果有野心,想要做些成绩,人类社会的底层就是组织学,那么顶峰就是政治和宗教,这是第一等哲学。
我自己早年是学渣,全靠社会中的实战,后来机缘巧合赶上国家红利开始从事金融工作,真金白银砸出来的认知系统,包括信息搜证、分析,政治、外交、国际关系都必须了解框架,走一步算一步,完全是被命运带到了现在。
表达能力是我从今往后需要着重训练的板块。文字表达每天都会有,且会持续,力求简洁,把脑子里的东西能精准的表达出来。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这是一生的功夫。
一对一交流还好,一对多的演说其实要差很多,并不是很有说服力,从16年开始有意识的练习,已经是大为改观,过去一年线上线下搞了很多场活动,算是有比较明显的进步,但还远远不曾登堂入室。
阅读是平生很纯粹的爱好,与写作也算是是高度融合,每天写作就会反向促使有足够的输入和思考。以前都是做在读前,实践多过理论,读书自然有相同经历的会产生融会贯通的感觉,最近几年阅读量大有提升,尤其最近三个月,每天平均八小时以上,我自己都挺满意,此刻有想法,打算把读书笔记重视起来,就是读几页写一段发出来,就微博的字数,每段必须控制在140个字,短短篇幅写出深度思考,这会成为很好的写作训练,希望到年底的时候,能累积出思维的迭代突破。
人生就是经历,要多做有累积效应的事。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