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许愿这回事
发布日期: 2025-08-03
最近因为某位宗教名人出事,有各种段子,其中一个是“自己许的愿全被那厮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在宗教场所、在新年或者生日许愿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是一种美好的期许,可能意志坚定、自律狠厉且足够理性的人会对许愿这事嗤之以鼻,因为无论想做什么事、想要实现什么目标,最好的时刻是“马上行动”、最佳的依靠是自己,非要等到新年初始、万象更新、非要到某种场所才许愿,本身就说明定力和执行力都不够。
只不过我们终究是普通人,有点勤奋、很大压力、意志普通、不够理性、大部分时间很懒,这样的人占绝大多数,新年或生日、还有宗教场所是所有这样的普通人共同营造出来给自己希望的一个场景,希望自己变好就是还有欲望,然后就是把欲望变强烈,所以,许愿其实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人的意志力是很有限的,归根结底是生理问题,健康状态、大脑回路、能量水平都在根本上影响意志力。让自己变好其实是重塑大脑的过程,大脑回路的搭建是从小事细节做起的精细活,所以也需要借着场景氛围作为驱动,第一步就是许的愿绝对不能虚空或者理想化,一定要具体、细致可执行,越具体越好。
许多人许愿就像是世界和平、世界大同、世界富裕的理想,“我要暴富、我要成绩理想、我要迎娶白富美”,听着热血昂扬,是不是能落地执行却未作考虑,最后结果当然也只能永远停留在理想。
比如,“我要更健康、更苗条、更有钱”,这就是美好的理想,睡个好觉就能更健康,减一斤也算更苗条,多挣一块可不就是更有钱嘛,这样的许愿没有任何意义。要换成可测量、可数据化的目标,比如健康方面现在的吸氧量是多少,体脂率是多少,睡眠程度咋样,血糖血脂等相关数据,体重是多少,一年时间我的生理指标各项都要达到多少,为了完成目标,饮食结构如何调整,运动量如何安排,最好制定出一周饮食运动表,不给大脑偷懒的理由和借口,无脑按部执行。
这就需要明晰一个认知,许愿时的“我”和执行时的“我”并不是同一个“我”。
许愿时的我被大脑想象出来的场景熏染的感觉无比良好,旧时过去,此刻许愿,仿佛凤凰涅槃、历劫重生,全是涅槃重生的辉煌壮丽;而执行时的我,却要把许愿时的场景,流泪流汗流血一个个去努力实现,是正在火中煎熬的脱毛鸡。这两个我很明显不是一个我,前者单纯享受快感,后者却需要付出努力,一时臆想一时爽,事到临头轮到后者做主的时候,放弃是最自然的反应。
凭什么你爽了,而我却要去苦逼实现?
成长也称蜕变,蜕变何其之难,但想像蜕变之后的场景那可就太爽了,我们太容易沉湎在成长的感觉之中,却迟迟不会为蜕变付出努力。
今日许愿,未来实现,本质上是今日之我与未来之我签下的契约。
不要依赖于意志,就像我们签约不能依赖于人性一样。契约必须要有约束力,现实中是社会秩序和法律为强制约束,而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契约能够有强有力的约束,蜕变成长才有可能到来。
所以根源就是在如何加强约束力上下功夫。
许愿失败往往就是因为今日之我拿明日之我没什么办法,我今天买了健身年卡然后一年只去一次,买卡的我拿偷懒且吃垃圾食品的我有什么办法?
没有!所以除了养成习惯、无脑执行外,像社会有法律做约束,我们可以请第三方监督,比如预付让自己心疼的罚金,或者公开设置承受不起的损失,或者双管齐下,最大力度迫使自己兑现许愿。
人生修行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与自己的博弈,是人生博弈论的核心一章。
许愿做规划,这就是修炼场,正确执行,就是在让自己蜕变,勿让时光空逝。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