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发布日期: 2025-07-27
人所有的意义就是自己的生命,生命就是生死之间的时间,人和人的不同就在于有限的时间内到底可以活成什么模样,也就是我反复强调的“资源利用率。
所有生物都有死亡作为必然的终点,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怎么过也逃不开死亡,但就是有那么一群人不想庸碌、不停折腾,活得更久些,体验的更有深度些。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生命完成繁衍的那一刻就没有了必须存在的必要,很多物种也正是如此的生存状态。我们人类进化百万年,很长的时间内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出头,我国平均寿命大幅延长也才几十年功夫,目前平均年龄是75岁,伴随着科技和医疗条件的完善,我们这一代是要妥妥的活过100岁的。
这在生物医学界已经是主流的共识,此前说活得久,多少有点鸡汤式的激励,如今眼见的就是客观现实,不管你是不是接受。大多人不会想太过久远的事,甚至还会觉得“活那么久干嘛”,因为无法想象,就把想象力匮乏当观点,事实上真要到七老八十绝对没有说我活够了就自杀的。
意识到这是一个客观的发展,那么为了有高质量的人生,从现在起就得储备在健康方面的知识,生物医学尝试、养生、保健、锻炼,持续而稳定的投入,一段时间的复利效应会和没意识到寿命延长、不注意健康的同龄人渐行渐远。我们这代活在关口上,最怕的就是还有几十年好活,身体却已经行将就木、失去活力,奔着80活,到了80却还有几十年,健康、财务、方方面面都没做好准备,怎么办?
我们要按还有80年寿命做规划,科技和医疗帮我们生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数十年,生命的长度被丰富经历填充,那都是意义。现如今的科技为人类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健康无小事“就是实实在在的投资,“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每一次睡眠不足、每一口垃圾食品、每一丝赘肉,每一点对生命的损耗,都是亏损,做好人生账本。
这个世界有太多美景、美食、美人以及有趣好玩的事情,以前是生命苦短,精力有限,如今借助科技,我们的知识和认知可以无限量的拓宽,能够看到以前闻所未闻的美好,以及一些很牛、很厉害、很有趣的人竟然可以那么高密度的活出意义,只要有人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每一个阶段都有适合当下状态的座右铭,曾经纵情快意,也有一味狠厉,还有勇猛精进、砥砺前行,但不管时候,“朝生暮死、每日清零”都应该是生命最低色,每天睁眼都当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那是那句:惜寸阴是虔诚的信仰。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要怎么度过?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曾想过的问题,如果轻描淡写,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只有经常性的问自己这个问题,并为其赋予郑重的含义,才能在不虚度中前行。
我们至少可以在利用时间上尝试做到极致。
时间就是生命,是人的本钱,未来100岁是常态,越早意识到这点越好,越早开始规划,越有累积优势。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