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每个人的主业
发布日期: 2025-06-28
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朗诵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歌,读传世的经典,中华民族绵延至今,文化传承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中国的立国之基是文明,我们的社会运行法则是人情和法理并重的,放大尺度来看,法理也不过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段时间内约定俗成的、大家都信奉的规矩,所以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持续更新,以便使人类达到更好的生存状态,那么任何契约、法典都是某个人类聚集群体在特定的背景下博弈出来的法则,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
我们说某个文明“先进”,不就是可以保障更多人的利益么?!
所以我给的“文明”定义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有利于族群的最优生存策略。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长期闭关锁国失去活力,百余年间落后挨打,是因为西方体制和科技更能提升生产效率,符合世界向前的需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建国后跋涉前行,也走过很多弯路,到现在跃居世界第二,那必然是现行的国情、体制最适合14亿国民整体的利益述求,未来二十年,不仅是科技、军事、经济的竞争,更是文明普适度、意识形态先进性的竞争,谁能满足更多人的物质、精神需求,谁就是站上巅峰的王者。
中国三十年间,科技、军事、经济都已经成为翘楚,某些跟规模相关的领域甚至是全球独步,但最大的讽刺在于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竟然在文化输出方面几近于零,所以国民信心不足,精神寄托没有着落,而庙堂也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出“一带一路”国策,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有战略的进行文化政策倾斜,“黑神话”“哪吒2”以及视频平台上各种文化的盛行,就是例证,作为一个还算有些士子情怀的中国人,这也是我自己投身于文化、愿意作为终身事业的原因所在。
治理国家,教化为先,法理还在其次、文教导人向善,法理制人之恶,终极目的就是谋人类福祉,而科技、经济等都是服务于这个最高目标,这就是政治。
大众一说政治都本能的抵触、退避三舍,觉得离自己很远,而且第一直觉总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斗戏,还有剥削、贪污等不好的印象,但事实上政治是世间第一等哲学,因为它就是关于人类发展的学问,所以政治眼光必然是纵观全局的,政治思维是一种多维度的推导逻辑。
研究政治需要大量读史,以及长年追踪政府报告和数据,派系图谱衍生出来的脉络和势力盘根错节,非常考验宏观把握和细节剖析能力,推演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沉浸在这个层级的信息研究中,日久视野自然宏阔许多。
可能很早就以良平、郭嘉、贾诩等顶级谋士为仿效对象,所以观时势好像已经成了颇为本能的东西,当然最初好高骛远、才识浅薄,直到以代入法读《明朝那些事儿》,在设身处地的刻意练习自己的角色模拟、思维推导后,尤其是代入一些奸臣的时候,仔细揣摩他们为什么会做出丧心病狂的事,在时代背景和实时进展下的分析就能发现好些作为居然是最优化选择,在刷新认知的同时,才算是在政治、平衡、人性、局势上有了质的变化。
下笨功夫是改变的关键。
政治是关于治人和影响力的学问,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会是一个很高的视角。漫长的政治斗争中,赢家权倾天下,输者往往家破人亡,这种酷烈的竞争,传承下来的哲学那是血火生存的精华,英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表示“政治研究就是何谓影响力以及谁具有影响力”,这句话说到政治的根本了。
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那人并没有很多,中美俄加上欧盟,还有如朝鲜半岛、中亚、中东等不断刷存在感的政治人物。
金融市场对任何世界局势演变都极其敏锐,当然也蕴含着无数机会,大国国力雄厚,制定国策可持续性强,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国策所指、政策所向,结合外交、经济、财政做出投资判断并不是太难的事,问题在于绝大多数人都对政治不感兴趣,这也注定了趁势而起的企业家毕竟只是少数,人们还是习惯性的靠努力工作来换取自己希望得到的。
努力是应该的,而更高维度的视角才是决定未来人生走向的关键所在,而政治则是峰顶的学问。
总问自己一个问题:发财的机会凭什么就会让自己看到?
投资、尤其是在中国做投资,不能仅从经济或金融角度来分析目标,一定是历史、文化、哲学、政治融在一起的综合考量,自以为聪明的分析很大概率会踏进陷阱,万不可自视甚高,最关键的就是要有更高维度、更多元的政治思维。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