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路
发布日期: 2025-06-09
如何过好自己宝贵亦或随波逐流的一生?
这算是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从古至今有不少具有终级智慧的人,针对这个问题开出了自己的良方,其后经过万千信徒大时间周期的不断发展完善,经不起岁月考验的自然烟消云散,大浪淘沙最终形成了几大宗派,我们熟知的各大宗教,基督、伊斯兰、道家、儒家、以及自由、民主等各种意识形态,本质上都是针对这个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要自我实现、获取心灵精神上至高无上的满足。
道家说“无为”,佛家说“四大皆空”,还有凡事讲证实证伪的科学教,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生理基因、出身、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阅历,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自以为最正确的人生跋涉路径,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证悟过程。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相同经历的人,注定了成长过程是模仿之后必须有自证突破,否则会迷失自我。
我自己由于资质愚钝,没有顿悟的慧根,只能遵循渐进、知行合一、勇猛精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彼岸行进,所以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行之路于我再适合不过了。
儒家是要求反躬求诸己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专注内心、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诚意正心、内圣外王进而天下大同。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价值体系是立足于自我,以自己为圆心,周围是最亲近的人,比方说伴侣、父母、子女、家人,再往外是亲友,再外是社会关系,由近及远的同心圆,每一个个体也都是这样以圆心往外扩散的同心圆的关系,如果对自己的修行标准都一致,这个社会就是无数个同心圆的融合,频率一致,自然和谐,这便是儒家关于世界大同、其乐融融的终极设想。
儒家的核心与现代的普世价值“自由”和“个人主义”本质上是相通的,更关键的是符合经济规律,儒家的理论根基就是两个字:“忠恕”,“忠”是忠于内心,“恕”是推己及人,每个人通过做好自己并以设身处地的共情力来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就自然能有完美的协作。现实生活中,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秉持相同的理念,但至少会反省自己、克己修身,吸引价值观一致的人协调共振,相扶共守在属于我们的路上踏实前行,实现自身价值。
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极为务实的,诸子百家的所有思想,都是写给统治者看的治世药方,具有极其现实的社会意义,就是刻进骨子里的这点务实性,让我们在近代承辱百年之后,又能迅速崛起。我们就是习惯拿成绩说话,虽然不如有营销手段包装来的繁花似锦,但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踏实,不需要说太多,做出来的自己会说话。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