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发布日期: 2025-06-04
当今时代,首先就要对自身的情况有清晰的认知,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能够事半功倍的方向,而任何偏离自身特点,盲目随波逐流的做法,都是浪费时间、荒废生命。
话说诸葛亮躬耕南阳,结庐而居,苟全性命于乱世是真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就是假的了,一个号卧龙、自比管仲乐毅的年轻人没有名扬天下之志任谁都知道是不现实的。诸葛的出仕之路是结盟、包装、营销的经典案例,看看他的师门、妻族在荆州的地位就知道了,而且当时环顾天下诸侯,诸葛除了刘备别无去处,后来所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不过是两个极端聪明的人共同演的大戏。
诸葛家族虽然没落,但也绝不是寒门,在东汉末年这一点是决定人生走向的龙门,真正唯才是举的是曹公,既有勋门贵戚望族如荀彧、荀攸、刘晔,也有寒门弟子戏志才、贾诩,诸葛成长之时亲历曹公征伐徐州,可以说家道中落正是曹公的原因,这在感情上就敌视曹方;更重要的是等诸葛成才之时,曹公一统北方,麾下文武鼎盛,诸葛再惊才绝艳也难有出头之日,更何况两荀、贾诩并不比他稍有不如,东吴也是相似的情形,“内事不决有张昭、外事不决有周瑜”,其兄长也出仕多年,以诸葛必欲为谋主的大志,曹、孙之选一断,放眼天下,有英雄之资的、又有声望的只有刘备一人而已。
再看刘备,少有大志,言必称景帝之后,出身高贵,这就是丰厚的政治资本啊,而且自黄巾之乱开始就征战天下,虽惶惶如丧家之犬,将不过关张赵,却素有仁名,对谋主有极大的饥渴,这与诸葛的需求有天然的吻合,更何况刘备极希望打进荆州士族阶层,于是重用诸葛亮就有一石数鸟的奇效,第一、获得大才;第二、与诸葛背后的荆州士族搭上关系;第三是“千金买骨”效应,吸引各方人才来归,而诸葛先生也做足戏份,成全主公仁德卓重、求贤若渴的声名。
其后千年之间“三顾茅庐”的故事深入人心、世人皆知,深层的原因是一样的,朝廷宣扬自己善用贤才的英名,士子希望朝廷待己以国士的私心,就这么君臣相合、心照不宣的成了一个美好的版本,也成了深入人心的理念。
学人学全套,世人景仰诸葛亮,除了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治国安邦外,先研究人家是怎么规划人生、设计仕途的,大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外可御敌,内可理政,包装自己可不也跟玩似的。
诸葛亮本身长得丰神俊朗,又精才绝艳,所需要的是把自己的这些品质、长处尽可能的展示给中意的那个人看,所以需要巧妙设计、需要营销造势,师门、妻族、“自比管仲乐毅”的卧龙声名,这些统统都是铺往本身惊世才学的繁花,穿花寻路后的谪仙效果会让刘备惊为天人,这是包装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诸葛亮之前,需要确认的是我们自身的特点,是不是适合外向的营销,迫切的让外界了解的是什么?在当今的商业时代,如果志在营销比方说网红、明星、偶像等,以表演艺术为生这样的群体,就需要市场营销手段造出持续的影响力,或者企业销售产品,如果对自己的产品有十足信心,确实需要足够的推广,因为这个时代再也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必要的舆论销售、营销手段还是需要的,这个时候,诸葛亮是怎么借势而起、进而尽展平生所学名传千古,就值得仔细研究、慢慢揣摩仿效。
但如果是需要向内求的,比方说科研、学术、设计、艺术、交易等,就需要一个专注雕磨的过程,在做出来广为人知的成果前,一个清静的环境就更合适,免遭打扰,而内求就要远离喧嚣、避开纷乱为妙,如此才能有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来厚积薄发,比如“黑神话悟空”“哪吒”等神作;还有从事金融产业,尤其是赚钱的方式都绝对是不为人知的,等到人人皆知、市场热炒的时候,已经是接近高位了,而操盘者们早就获利离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学另外一个人:贾诩,一生低调、谦逊做人,暗里谋划算无遗策。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底层逻辑,有鲜明的特性,所以在选定成长的路径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成长背景、学识阅历、技能专长有最清晰的认知和定位,才能事半功倍。
市场经济本身就自带营销行为,本质上是要把你自己的产品—不管这个产品是思想理念还是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让越多人知道越好,而商业经济特性在社会运行的权重越来越大的时代,内向型和外向型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没有明显的区分,通常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扶相成的,只不过有偏重,高调为主还是以低调为主,行动策略会有根本的不同,比如想当一个网红,就会有必要的噱头炒作,精通、熟练应用各式套路以及操作手法、营销手段,先外在内。
我个人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都注定了只能以低调为主,先天性的智商不足决定了向所有人、向万事万物学习的生存方式,所以我的行事准则就是“甘为人下”,想高调也高调不起来。我的修行目标是水,为人理念则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动则混沌,静则清澈,我自己言行举止皆立足于内求。
比如瑚琏少年的宗旨和打法,我们推崇格局、真诚、自律、绝对信任、待己如仇、勇猛精进,这注定是一条并不容易的小众之路,也难以在大众范围内引起共鸣,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本质上来说它是孤独的不归路,每天记录、每天反省、每天锻炼、每天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如果少年们的生活可以在电视上表现出来,那一定是一部沉闷到了极致的镜像,因为一天就是一生,数十年如一日是我们的追求,但就是这日复一日的执行极大地扩张了生活的密度,我们有时间体验、有时间思考、有时间阅读、有时间跟古往今来伟大的思想深入交流、有时间周游世界便览名山大川,时间的高效利用让我们可以批量的处理很多事情,发展很多爱好,并由此描绘出极为精彩的人生。
而可以持续高调的群体背后也一定是要有内在的力量作为依托的,看着肆意昂扬的人生,背后却是千篇一律的枯燥,这需要蓬勃的自驱和强悍的执行力,经年累月的枯燥,可以磨练出钢铁一般的神经,但大多数人却经受不起这种煎熬,虽然我们这样的生活节奏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养成的,但也是大多数人就望而怯步的,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因为人是需要新鲜感的,天性就接受不了枯燥,可是一旦在枯燥中练就从容气度,那么自然会有如椽巨笔,谈笑间绘制属于自己的锦绣经纶图。
而一脚踏上不归路,最需要问自己的是:从何处入手修炼自己的强毅奋争之气?
高调还是低调,这是个问题。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