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莫要心存侥幸

发布日期: 2025-05-25

与世无争其实是个伪命题,天地不仁、万物演化,除非生命终止,否则不管自愿还是被迫,生存就意味着资源的抢夺,生物链的位置就决定了资源的占有程度。

出生在发达国家的人天然就比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厚,发展中国家也比落后的非洲强,出生在中国、可以上网、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已经比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幸福了,而自以为的与世无争是建立在无数人贫困、饥饿、战乱、无家可归之上,这就是事实。

每个人都是芸芸大众中的竞争者,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直接决定了未来及下一代的可用资源,人以群分,不甘平庸、渴望作为的人自然聚集,通过做事来共逐资源之鹿;“岁月静好”的安闲舒适,在资源还庞大的时候确实可以活的非常潇洒,尤其是不打算要下一代的丁克族,因为在透支未来、下一代的资源,及时行乐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可持续、为自己负责就行。

反正都得争,越早开始越从容。

民族临难、几欲灭种,总有很多人仗节死义,肩挑大任、九死一生,幸存者开国立典,所以把持国家方向?美英德法、日韩财阀,哪个不是如此?

原因很简单,生死大难面前,绝大多数人选择逃避退缩,这是人性,只有少数人站了出来,经过血火煎熬,少数中的大多数或阵亡或犯错,只有极少数的人凭借智慧、勇气以及运气站上巅峰,那么他们为自己为子孙占据的资源可是拿命搏回来的。

事实上“一览众山小”的家族传承培养出来的后代极其优秀,优秀到超出普通人的认知。

当兵从政的那么多,在军衔、仕途一路上提的过程中舍弃所有人眼中的金饭碗下海创业,以王健林为代表,难道他们不知道体制内稳定安逸吗?下海后历经磨难,也是携智慧和运气有了如今的局面,那么王公子的起点就高于大多人;还有柳传志老爷子,称商业教父、人人敬重,可他当年创业受的苦呢?柳青自小耳濡目染,行事作风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路打拼下来,现在的眼界见识能力绝对超出父亲同龄时好几个档次,再过二十年,老一辈退出舞台,王公子、柳女士为代表的二代们威望日重、布局完成,占据资源更多更广,那他们培养出来的三代呢?这些是大众看得见的。

我自己就是极其典型的例子,太公出山西转战全国,历经四代积累,一步步完成了家族的蜕变,自我开始迈出国门,我儿子六个月大就随我们旅居全国,见惯人情,这就是家族一代又一代的托举,才有可能呈现出来盎然向上的趋势。

现在创立一个以“真诚纯粹利他”的成长社群,并定义“少年”为:不断进化、终生学习、肯担责、爱冒险的品质,让同类聚在一起滋养同类,尽可能提升大家攫取资源的概率。

这就是我的主张、我的选择,鲜明而坚定,拒绝与世无争,从我做起勇猛精进,并尽可能的连接所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向上,一起做事,做有益自身、有利后代的事。

在真实的世界中遨游,不心存侥幸。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