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什么是IP?

发布日期: 2025-04-17

商业就是低买高卖,所以最赚钱的是“囤积居奇”,赚更多的是“奇货可居”,直白点说就是找到一种珍稀资源,然后尽可能多的把“好货”掌握在自己手里,炒的高高的,卖给后来者。

更极端、更高阶的是规则制定者,掌握垄断资源,不仅好货都在他们手里,甚至什么是好货,也得他们说了算。比如西方艺术品,中国字画,红木,瓷器,翡翠,玉石,还有不那么典型但一说就明白的,土地,地段,房产,矿,协会理事,甚至政协委员。

好货被定义并被垄断,新生代就越来越无立椎之地,所以财富在二代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因为什么财富在源头上是被定义好的。

那么新生代的出路是什么?

当有人说“天底下最好的红木都在我这,而且评价标准都是我定的”,新生代回应:“红木是什么鬼,能当饭吃吗?”

当有人说“中世纪所有的古画,都在那些Old Money手里,这就是艺术,这就是品味”,新生代回应:“我们只喜欢先锋派油画,或者随心所欲用油也可以大写意,古画啥的都是垃圾,更何况虚拟画像才是未来”。

当有人说 “钻石的4V透明,都握在我公司手里”,新生代回应:“婚都不结了要啥钻石,即便要结,半斤的大金镯子不香吗”。

 当有人说“房产是永恒的,商铺可以传家的”,新生代回应:“数据时代的房产是NFT,给你一串代码看得懂吗”。

当有人说“给我99万,带你学会最正宗的欧式规则礼仪”,新生代回应:“你给我两个比特币,我带你去数据共和国”。

这就是出路,新生代对于既有的“估值体系”应该持否定态度,要构建起新的价值认同来,比如炒过让老梆菜们无法理解的运动鞋,很好,至少掌握了何谓“价值”的精髓。

你如果垄断了某项资源,我就另起一摊,你把房子炒这么高,我就搞数字资产再卖回给你。

上兵伐谋,“要在自己选择的战场发动战役”,而作为年轻人,就绝不能在别人已经构建了重重堡垒,火力网完善的阵地发起冲锋,那是人肉磨盘。

以前的学术圈,都是老家伙“互相推荐”的风气,因此年轻人搞出了“引用数”排名的SCI方法;日本还在沿袭论资排辈,因此引发了一代人的“宅男”“废柴”文化,这是新生代惨烈的“同归于尽”。

所以中国走到如今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面临多重考验,年轻人对父母不满,对长辈们垄断社会,政治,经济资源不满,要尽可能的创新,要重塑价值评判,否则只会卷死。

每一代人受的教育不同,长辈的“经典”,子辈可能根本没接触过,子辈的本能反应就该是掀桌子不买单。

大家都在努力做IP,IP是什么?Intellectual Property,通常被翻译成:名气、品牌价值、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但我认为这些东西自然状态下就是要贬值的。

上海译文出版社专门组织了力量,出版了一套《世界名著》丛书,这些“经典”是可以通过时间的考验,历经数百年而屹立不倒的,事实上象《漂亮朋友》这种书,现在还有谁记得,即使有人记得,也不建议年轻人读,因为严重脱离时代,实在没什么意义。

而我们这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在未来也不值钱,星爷的电影,各有风姿的那些大美女,我们所追捧的,角逐的,在未来都会被弃若敞履。

任何一个讲故事做出来的钻石,翡翠,红木,字画,普洱,蜜蜡的价格体系都不保值,都禁不住岁月、价值认知的洗礼。

财富不可建立在易变的喜欢之上,而要尽可能的构建在永恒的人性和不竭的进化上。

因此,我定义IP不应该是Intellectual Property,而是Important Person,秉持“进化为乐”,在任何时代、任何阶段都是最适应、最能构建规则、掌握资源的、那个重要的人。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