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走自己的路

发布日期: 2025-04-16

我小时候被老师教育多看世界名著,雾都孤儿,呼啸山庄,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等等,但我感兴趣的是小李飞刀,天龙八部,碧血剑,萍踪侠影,刘德华,周星驰,钟楚红,邱淑贞,星矢,天空战记,白素贞以及不可说之青春片。

在我儿子长到我当年偷看武侠小说的年龄,我主动给他买了金庸全套,我儿子很不屑,说:“什么时代了还看武功,我喜欢战甲、激光炮、星际航行”,我竟然无言以对。

我仔细想了想,他成长的环境中,从六个月就带着接触真实的世界,见人打架斗殴是有的,跟在身边谈生意是有的,听怀沙讲刘慈欣的科幻,了解科技在日新月异的改变世界,我家都没有电视,他压根就没有看武侠影视或者看大侠IP的环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光环是会迭代的,更是会折旧的。

我小时候电视机是个稀罕东西,从黑白到彩色伴随着这一代的成长,放学回家看六点半的动画片,长辈看新闻联播,我则加紧写完作业,然后看八点的影视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楚留香、白眉大侠、靖哥哥、白娘子、齐天大圣,这是日积月累的大脑植入。

我儿子呢,倒是极其擅长和人打交道,唱孤勇者踏山河,看变形金刚流浪地球哪吒,IP的构建是争夺每一代孩子们有限的注意力时间。

曾经,宝洁是洗发产品的绝对王者,是高大上的代表,任何品牌都无法和她竞争,但现在宝洁每况日下。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任何一家竞争对手,都不是巨型企业。可能就是中日韩国的一家小公司,可能就卖几十万瓶,可消费者就是喜欢“小众”的品牌,就是对我那会儿的飘柔,海飞丝,沙宣,潘婷无感。

是消费者厌倦了,而“厌倦”是品牌和市场的终极杀器,无药可救的,金庸老爷子和他的作品可能真正意义上作古了。

不是品牌或作品做得不好,而是“人”变了,是消费者的成长背景变了。

低级的品牌经理,雏嫩的新手,容易把“市场”看作是一个常量,市场份额有多少,消费者口味是什么,几年前的报告,拿过来修修改改还能用。

真正的“市场”是动态的,消费者的人口类型,是逐年变化的,残酷也悲哀的地方在于:哪怕你什么事也不做,也会飞快地丢失市场份额。

年轻人的核心诉求只有一个:绝不能有和父辈一样的品味。

60年代法国年轻人发疯一样地喜欢共产主义,70年代嬉皮士,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穿喇叭裤,90年代平成死宅,00年代白左圣母闹世界,10年代移动端手机不离手,人人都是自媒体,20年代是什么?

如何和AI结合,也可能是其他,正在百花齐放中。

为什么年轻人总是叛逆?

为什么年轻人永远不肯顺从的遵守秩序?

因为从根本上说叛逆是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

这个世界并不是“水平”的,竞争和“掠夺”无所不在,人们往往重视同一个时代中,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之间的抢劫和对抗,但没有看到,不同年龄,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掠夺。

年轻人的出路就是不按设置的路走,要走出来自己的路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