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根崛起需要过的大坎

发布日期: 2025-04-12

一个人是过往所有经历的集合,大大小小的选择叠加出万千人生,而那些关键时刻的选择,清晰的反映出命运的轨迹。

再往大里说,一群人在某个阶段某个时刻做出类似的选择,叠加出时代的潮流。

个人努力固然重要,更要看历史进程。

人生中那些看似不可预测的关键节点其实也总是受制于某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底层约束,虽然说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与命运抗争是这人世间最美丽的画卷,人需要确定性,即便再苦,但只要有一个人成功,就有奔头不是?!

人需要的并不是真实或者真相,而是确定的希望,哪怕概率再渺茫,也是确定,只要确定,那就是亮光,人类太需要波澜壮阔、力挽狂澜的改命英雄了。

然而,这何尝不是一幕幕壮阔的悲剧,所有人都是在边界的约束中苦苦挣扎的囚徒。

那些从底层崛起的草根英雄往往能够忍受各种苦难的折磨,那些让大多数人感到触目惊心、不可思议的苦难,他们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反复见过、经历过,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承受起来也毫无压力。

人都是在不熟悉的事物上栽跟头,容易被人设套算计。

当一个组织快速扩张的时候,各种赞誉会如雪片一样扑面而来,聚光灯下的赞誉是长期被忽视、无自尊和熟悉苦难的人所陌生的场景,尤其是隐藏在恭维、谦卑后面嗜血的獠牙。

古今中外,所有的管理阶层都必须控制和垄断教育,因为教育决定两个关键问题:1.、该学什么?2.、如何成为制定规则的人。

一时之强不算什么,生命都是短暂的,管理群体必然产生于下一代,影响下一代管理者的决定性要素就是教育,是教育凝聚所有人的共识,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教育的门槛在筛选人,决定什么样的人符合标准并成为管理者。

当一个事业快速增长的时候,需要符合要求的人来主导关键支点才能构建起与事业的发展相匹配的支撑体系,所以刘邦可以完成从侮辱儒生到重用儒生的转换,并从心底认可“可以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因为打天下的和治天下的本就不应该是一伙人。

放到商业中也一样,草根者的创业过程其实是不断的离开自己熟悉的世界,进入别人熟悉的世界,进入到需要资本安排关键节点的阶段,在新的世界中,无论是定义对错的话语权,还是筛选人的标准都不属于草根创业者,他不仅仅要接受,还要加速学习那个世界的规矩,并引导自己的思维方式、心态和言行举止必须符合别人定下的标准。

如此下去岂不是容易成为资本的傀儡?

很多草根创业者会觉得:我有法律上确定的名份,还有投票权,我还是被认可的,我有一批打天下的兄弟,是可以掌控局面的。

当年欧洲的国王也是这么想的,为了对抗与自己博弈的世俗贵族,他们接受教皇的建议,让掌握知识并拥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教们成为贵族来帮助自己,但随着宗教贵族整体占据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国王依然拥有名义上的一切,但传导体系被教皇控制,他不得不听命于梵蒂冈教皇的指令,连“国王”的名分都需要教皇认可。

有位拿着全村凑的一袋鸡蛋去上大学、一路打拼上来的大佬,从来不信任被安排的空降高管们,他信任与自己一样出身草根的员工,亲切的称呼他们为“兄弟”,然而,草根兄弟们是不具备构建起组织的传导体系的能力的,于是,他建立了一所自己的“黄埔军校”,并将自己“黄埔军校”的毕业生,逐步提拔到管理岗位,所以围绕他的一系列诟病、舆论和布局就开始了。

我有个定论是:贤者多如牛毛,亲着凤毛麟角,任人不唯亲,难道用离心离德的?

当外部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内部的矛盾就会被引爆,任何联盟在利益一致的时候都会上下皆同力,即便存在分歧和矛盾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形势逆转,所有的分歧、猜忌、误解都会自我强化,并最终分裂成路线之争和人事之争。

一个人如果处于别人设计的局之中,他的应对方式和态度会被旁观者和设计者记录研究透,这是一种火力侦察,会让旁观者和做局者窥见他潜意识中主导行为的底层约束。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旦发现了缝隙又岂能放过?于是自己的一点丑事就会瞬间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关关难过关关过,直到倒下。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