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不变的人性啊

发布日期: 2025-04-10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蛋糕做大了,所有阶级、包括工人阶级的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改善,马克思的《资本论》也让资产阶级意识到一味地压榨工人也不是长久之计,压到极致却不给希望迟早引发动乱,把自己的命革了,所以也战略性的出让一部分生产力发展成果,这是可持续压榨的正确做法,但凡生活过得去,人性是很懒的,也没啥动力做一丁点改变。

当时西欧各国工人和无产阶级政党在生产力爆发的硕果引诱下,全部投靠到帝国主义的怀抱去了,既然抗争已经取得了一定胜利,比如拿到了选举权、劳动法、以及管理岗位,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温和改良而不是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很眼熟吧,这就是被列宁所批判的“修正主义”。

基于千古不变的人性完全可以推测,对于一个集团、组织或政党来说,能在选举和议会中获得的越多,那么进行革命的理由也就越少,这就是西欧各社会主义党派所面临的“大好形势”,不用打生打死、刀口舔血也能拿到想要的一切,多好。

但,几千年古今中外的历史无不说明一个至理:利益、成果、以及美好都是要用钢铁般的斗争意志来维护的。

各国对现状的不满导致了一战,让西欧革命党们的春秋大梦彻底变成了泡影,更可怕的是,希望破灭会让人更加动作变形、走向极端,曾经的无产阶级党派纷纷倒向政府支持备战,而无产阶级自己也被送上战场成为炮灰。

列宁一针见血的指出:“第二国际死了,它被机会主义者征服了”,列宁的洞察本质即便现在读来也让人浑身发凉。

而上了战场、当了炮灰的无产阶级,再一次发现自己受到了欺骗,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到1917年,各参战国普遍爆发了兵变,这跟工人阶级运动同根同源,因为各个参战国的士兵,都是大部分被强征来的无产阶级,那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兵变:主要战场上俄法德各有百万士兵造反,意大利军队在北部前线、奥匈帝国军队在整个战场、日军在西伯利亚、土耳其国内都有近数十万人的哗变、抗命。

世界范围内兵变的最大成是果:阿芙乐尔号的一声炮响,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其后世界的主要博弈力量直到现在。

兵变第二大后果:促使德国投降、结束一战。

要知道,德国在一战中,在任何一场战役里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大失败,双方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为什么投降了呢?就是因为德国的无产阶级士兵觉醒了,他们意识到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意识到了这次战争的荒谬,他们把枪口指向了皇帝和容克贵族。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的8万水兵起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吹响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号角,随后一个又一个部队哗变,一个又一个苏维埃成立,短短几天之内,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都发生了武装起义,紧接着德国首都柏林的工人和士兵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迫使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卡尔·李卜克内西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德国的左翼运动最终遭到了社民党政府的血腥真压,次年一月,杰出的左翼理论家、工人运动领袖、妇女解放领袖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曾经领导工人运动的社民党,恩格斯把遗产留给它的社民党,在倒向帝国主义支持战争之后,彻彻底底的背叛了人民,为了反抗政府暴政,慕尼黑工人在德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随即德国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集结军队攻入慕尼黑,自此,十一月革命结束,德国的左翼力量写下了用鲜血染红的、最为壮美、也是最后的篇章,德国的无产阶级运动遭到了致命的打击,革命领袖和先锋队几乎被屠杀殆尽。

但也正是左翼力量的真空,在未来二十年内让极右翼的法西斯主义趁虚而入,利用了底层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在战后经济危机中的痛苦,让德国再次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兵变第三大影响:让平息法国兵变的贝当成为了民族英雄,伏脉千里,在二战时才爆发出来,法国差点亡国。

我们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带来的天地巨变,会总结出来万千尸骨作为代价的教训:千万别打仗,王座会崩;千万别萧条,列宁会露出渗人的笑。

然而,人类最擅长的是在教训中学不到任何东西,历史再一次轮回到一战前夜,经济危机、大萧条、以及战争,似乎并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