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亦是未来
发布日期: 2025-04-08
时代变了,这个世界进入到了乱纪元,过往的既定规则、思维、形式逻辑都在发生变化,连世界秩序的根基各国政治共识都在剧烈动摇中,正所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全球又一次走到了“战”或“和”的不稳定态中。
川普再次当选只是“大势”的结果,“预言”这东西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且有用的是分析客观现实的方法和做出判断的依据,但对于大众来说,追逐确定性的本能使他们对各种预言喜闻乐见的,人们对“预言”的期待根源是对于客观世界的迷茫,难免陷入玄学的迷思中。
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定要经历“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的周期律,资本主义注定要定期爆发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决定的,而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我们要意识到,这种过剩只是相对的过剩,相对于贫穷的无产阶级购买力覆盖的商品是过剩的,而绝不是对社会真实需求、无产阶级真实需求的过剩。
说到底还是:穷人太穷,买不起,宁可倒掉、烂掉、扔掉,也不会匹配穷人的购买力。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在生产过剩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简单说来就是:资本的目的-攫取剩余价值-完成资本积累-生产扩大化和相对人口过剩-贫富差距加大、社会购买力不足-经济危机。
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执世界牛耳者英国就频繁爆发经济危机,1825年第一次爆发全国经济危机,1836、1847年又爆发了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自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平均每10-20年就要爆发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直至1929年波及世界的大萧条之后凯恩斯主义的确立。
恩格斯在1887年说:“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到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战争的严重后果将会遍及欧洲大陆,那时到处是饥荒、瘟疫,军队和人民群众因极端困苦而普遍野蛮化;商业、工业和信贷方面的机构将陷于无法收拾的混乱状态,其结局则是普遍的破产。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到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
因其精准,我不得不引用大段的原话,恩格斯做了三个预言:1、千万级别以上(之前从未有过)的世界大战;2、旧时代代表王冠被打落;3、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
当时整个欧洲和世界在“维也纳体系”下享受了相对的和平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此前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出现超过二百万兵力的战争,而恩格斯就果断预言“到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这很明显超越了当时人类的想象极限,事实上,在只有18亿人口的世界,一战的广义参战国波及人口14亿,先后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欧洲战场上随处1500万人在厮杀。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必然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一旦发生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就只能指望于续命三板斧:“科技、殖民、战争”,彼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尾声了,科技能给经济提供的红利差不多都已经提供完了,那么殖民地能够提供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尤其是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就是集中在殖民地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德国自俾斯麦的统一后,才开始、或者说必须在海外殖民地上有所诉求,但这时世界已经基本被瓜分完了,德国人在寻求自己的“大国梦”和“星辰大海”的路上,注定要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爆发激烈冲突。
20世纪初,北非、东亚和近东都是德国与各老牌列强的冲突爆发地,随着冲突局势愈演愈烈,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时各国都希望来一场大战彰显自己的荣光。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可以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客观现实做出判断,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也是有规律的,由生产力可以推导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可以推导上层建筑,正是这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马恩能够预言出循环的经济危机和千万参战级别的世界大战。
历史学时未来学,了解了历史,也就看透了现在,更可以分析未来。
人类社会其实也就两件大事:一、经济危机,二、世界大战。
如今我们站在2025年的历史关口,看着美国疯狂的加关税,全球资本市场瀑布式下跌,回望过去一百年的历史,会由衷的感受到发自心底的寒意,全体人类似乎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支配的恐惧中。
人类这次会吸取教训、驾驭好心中的恶魔吗?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