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士大夫精神

发布日期: 2025-04-06

中华民族或者说我们这个文明的底层,是秩序的信仰者。

不管高举什么旗帜,无论是什么朝代,在这里,永远是士大夫精神在引领方向,作为一种抽象的精神力量,“士大夫”或许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但都会被家国情怀所支配,主动守护秩序,在面对危机之时本能的会两害相权取其轻。

智慧的最高形态是某种信仰,信仰并不是信徒无知的盲从,而是数千年山川灵秀、子曰诗云、兰亭隽永的文化浸染,是刻进骨血的传承。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炼出来一个“差序格局”,中国社会的底层就是秩序,真正被中华文明同化之人,会去下意识的坚守秩序,需要的时候甚至会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起初会被人性欲望驱使追逐名利,但随着阅历增长,终究会受召唤向着根脉奔涌而去,这正是家国情怀和士大夫精神!

士大夫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统治者,士大夫并不仅仅是一个群体,而是一套秩序、一种信仰、一种生存策略。

作为它的承载者,是秩序的信仰者和守护者,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职业和面目出现。

文化是一个族群在其客观生存环境中演化而成的最佳生存策略,我们的社会天然强调秩序,我们的生活方式强调秩序,这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土地与人口的终极矛盾从未止息。

相当多的人佩服李嘉诚老爷子,在过往的二十年里,我自己也曾深入学习并数次在行动上仿效他,最近又因为出售港口的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人支持这是独立的商业交易,当然是价高者得,有人说他不爱国,没有祖国的支持,早被盎撒犹太人吃干抹净了,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对,并不对立,事实上李老爷子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大儿子融入老美主导的商业秩序中,小儿子和强总并排出现,他自己作为土已经埋到脖子的老人,这一生与任何社会或组织都只是交易关系,从本质上来说,他就是属于行商天下、没有祖国的群体。

财富来源反向决定思维和决策系统,马云这类扎根本土的企业家不管做到多大,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只有他的祖国,因为他们的“根”在那里,这个根不仅是所谓的情怀,更是他们的基本盘。

改革开放以来,只要胆大就有机会,过往的秩序在重构,正所谓“天下大论群豪并起”,民间冒出来一大批走投无路又敢为天下先的乡镇企业主,于是各种大王粉墨登场,群雄逐鹿,在商业的大浪淘沙中,只有像鲁冠球这种进化成担负某种使命的企业家,其它各种大王就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昙花一现就退到历史角落里了。

92派的崛起造就了今天那些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头们,他们都是从体制内出来的知识分子,初衷还真就是产业报国而不仅仅是为了私人盈利。1905年的中国首富叫张骞,他是昔日的科举状元,当时代需要以另外一种形式去获得维持秩序的力量的时候,他们就果断的选择了更适合的方式。

无论科举还是实业对士大夫而言都是手段,目的都是掌握这个社会的主导权,对资源进行分配,建立并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当社会出现结构性的问题,他们都会挺身而出,或调整秩序,或重建秩序,目标都是立足于构建而不是逃离。

这就好比40年代身处龙鱼混杂的、上海十里洋场的地下党,虽然每天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与各种人虚与委蛇,但内心有一根指南针始终向着延安,那是根,那是方向,那是底线,那是自己一切行为的价值所在和最终目标。

如果想明白为什么说“士大夫”这个社会真正的管理者,就会明白基辛格说的“中华民族总是被一些人保护的很好”, 也就理解了马云等和李嘉诚的本质区别。

我们社会的核心是秩序,秩序的传道者和守护者是士大夫,这是一个具备了宗教内核却不具备宗教外在形式的社会,不管作为载体的个人从哪里来,从事什么行业,要想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导者和资源分配者,必须要先把自己变成士大夫,否则就不被容纳成为圈内人,只能游离在外,与真正的管理者做一些临时性的交易。

很多人或有心或无意的说我们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不是已经破坏掉传承数千年的秩序吗?

不会的!

核心圈子会自动筛选“士大夫”,或者说我们这个文明会挑选“士大夫”来掌舵,真正的精英群体都会进化成秩序的守护者,社会升级生成的现代化工具被用来更好的维持秩序。

科技对人的渗透程度会持续增大,不仅仅是对行为的约束还有对思维和情绪的主导,缺乏文化内核的人会越发的缺乏自我,糜烂的人会越发的糜烂,这些人都会成为社会的燃料。

随着社会升级和进步,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的为普通人提供更多保障,但绝对不会赋予没有“士大夫精神”的人参与公共事物决策的权力。

系统存在一个漫长但严苛的筛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从哪条路上去,优胜者会逐渐进化成真正的士大夫并获得入门券。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