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重:深思宗教
发布日期: 2025-04-05
所有宗教都基于一个永恒的命题:生死!
生命体自诞生的那一刻起,死亡就注定了,未知死,不可言生,未知亡,不可言存。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此乃万物恒长之理。
人生无常,谁都不知道死亡是在这一站还是在下一站等着自己,正因为未知,所以会恐惧、迷茫、痛苦和慌乱,人的内心有情感的需求和被关注的需求,如果一直无法得到回应,心底的安全感就没有着落,始终缺失的不平衡状态会逐步形成一个暗黑的泥潭,内心持续失衡形成的扭曲会挤压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人不断的去寻求安慰和寄托。
最容易沉迷于宗教的人群大多是在暗黑的泥潭中找不到出口的失意者,宗教看起来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寄托是一种需要,是无奈,是不得已,它为你所有的困惑和痛苦找一个安放的角落。
宗教的核心是什么?
是提供一种稳定的心理秩序。
所有的宗教都对未来做出一种终极性的预言,而在终极的预言中,并不是所有的个体生命都能得到无差别的延续和圆满。名额有限,必须争取,为了争取名额,从现在开始就要持续的付出代价。
任何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宗教都天然具备“佛(神、想象体)、法(秩序、经典)、僧(弘法士、现实代表)”三种要素,在这样一个逐渐收窄的金字塔模型之中,必然根据虔诚的程度形成等级,组织的权力与其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高居顶端者所拥有的权力也就越大。
宗教的传播过程其实就是将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源纳入它的那套秩序体系,并让每一个个体在这套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宗教的核心在一个“信”字,强调虔诚而不是逻辑,因为逻辑的门槛太高,能吸纳的人数太少,但权力的大小与规模密切相关,对一个需要壮大的宗教而言,据必须降低门槛。
人类唯一崇拜的只有力量,不管用什么方式,一旦形成循环叠加自我强化的结构力量,并作用于现实世界,就能把更多的个体卷入其中。
宗教天然的自我遮蔽性会持续强化内部的秩序,并行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相互挤压力量。
宗教无法用科学战胜,因为它的构建并不基于事实和逻辑,它能让信众不断的把想象当作事实,不断的用不存在的资源去解决自身当下的冲突,宗教之所以能够形成结构力量,是因为维持秩序的成本非常低,每个单元都有能量富余。
中国社会伊斯兰或基督甚至是邪教渗透率最低的地区恰恰是完整保留了宗族传统的地区,原因倒也简单,它是以秩序对抗秩序,以低成本对抗低成本,以内部的自我强化对抗内部的自我强化,以非理性战胜非理性。
人的大脑就是这么需要一种确定性,心灵需要持续的情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