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碎碎念

发布日期: 2025-03-15

过年那段时间在海边,坐在房间的字台前,一抬头就是无垠的大海,我并没有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怀,且写这句诗(如果称得上诗的话)的人是我个人极其讨厌的一类,屁用没有,就懂得伤春悲秋,没有一点责任感,但不得不承认,没其他事情,面朝大海每天读书十几个小时的感觉,是很放松、很惬意、很能激发惰性的。

我的写作向来只是记录思考的痕迹,过年以来,好好沉淀思考,确实想通了很多事情,对于如何在此生最关键的两年如何布局有了相对清晰的规划和想法,有所思必然有所表述,可以说近一个多月写的文章是未来回望复盘的第一手数据,难免抽象了很多,相当多的瑚琏少年们反应读不太懂,这个也正常,但要是下功夫找大量衍生材料读懂了,这最重要的两年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重要的这一个多月的文章里,也有相对更重要的数篇,会发现阅读量更低,一方面感慨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有幂率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检讨了一下自己,要是站在服务大众的位置看,我这作品是极其不合格的,晦涩自我,在线下不管是壮游还是专业课还是其他面聊,要切换成平实易懂的模式。

我花大量的时间在年轻人成长的公益上,反复强调一个简单的模式:“有什么、要什么、凭什么”,人生说到底是个资源利用率的比拼,如何用好资源的前提就是:自知,知道有什么是起点,知道要什么是终点,起点终点确定,资源利用才会高效,只可惜大多数人没有盘点资源的习惯,既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也没有清晰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看上去的努力、以及茫无目的的抓取,造成焦虑,形成死循环。

多花时间和自己对话,和自己相处,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然后心无旁骛的、冲破任何阻力的走下去。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