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成长模板

发布日期: 2025-03-14

认知底层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了资源配置,所谓决策,本质就是资源配置。

那么,人最重要的学习就应该是:了解世界真相,用最本质的规律来构建自己的认知架构。

十五年前,我刚入门学金融,我师父开篇第一句就是:只相信概率和数据,这句话讲透了世间真相,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通俗和现实版本,这就奠定了我如今“先为己之不可胜”大系统的根基,源点正确,后续时间精力的投入才不会白费。

我师父没教任何K线啥的技术知识,他只让让我研究古今中外的军事案例,说只有名将和军争才可以学到真东西,用到金融市场才会游刃有余,从我后来十余年的从业经历,我师父说的话不多,但字字千钧,影响一生。

比如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认的战神,他为什么被公认?

一当然是看战绩,这个脍炙人口、公开可查;二看同时代牛人的评价。

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同样被视为军事天才、也是我重点研究过的林帅对粟裕的每一次战役都仔细研究推敲,结论是粟裕打的是神仙仗,有些仗他自己也打不来。

朱德老总和刘伯承元帅对粟裕的评价极高,刘在1949年认为粟是解放军最优秀的指挥员。

对手胡琏说”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蒋陈的王牌主力,将星璀璨)。

 连一向视中国战场为陪衬的斯大林都认为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可以媲美二战中任何一次经典战役。

正因为有了粟裕的主张以及其金光闪闪的战绩,1948年中共中央放弃原定的下江南计划,改为在华东和中原进行战略决战,这让毛主席之前估算的五年击败国民党的计划整整提前了至少三年。

然而,这样一位天才,却没有正规军事学校的学习经历,粟裕刚当兵时头颅就中过一弹,头部受伤伤害了他的视觉神经,头疼折磨他一生,左臂在未实施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取弹手术,导致残疾。

他的身体条件对于从事军事指挥这样高强度的脑力体力活动是相当不利的,这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意志以及对于民族同胞的热爱,他的指挥艺术,完全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以超出寻常的专注、努力、不断的在失败中学习从而达到的高峰。

这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

在红军时期粟裕从毛泽东和朱德身上学到了游击战精髓,“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井冈山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用到交易上面,就是尊重市场,放弃一切教条主义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粟裕从一开始学的东西和应用的场景都是真的,类似战争或者交易这种时刻与不确定性打交道,很多人一开始的学习方向就是错误的,比如金融学里面的”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些偏重于解释的模型试图将复杂的交易现象简化,并且提出了一套基于想象而不是真实历史经验的相关性和因果性,这种思维框架就会成为我们认知真实市场的障碍,这还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理论哦。

跟随老师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当然是自我实践,尤其是受挫后的学习和迭代。早年粟裕最大的挫折之一是抗日先遣队的彻底失败,这个教训如此之大,以至于粟裕去世后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军事失败开始的谭家桥,这种受挫让粟裕充分意识到自己指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自身问题。

纠正过程往往是代价越大,解决问题就越彻底。

在反围剿时期粟裕学习到另外一个重要经验是战略问题。“作为军事指挥员应该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个指挥员对战略问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有了清醒的头脑,才能运筹自如地指挥作战。” 这表明粟裕已经从多种维度理解什么是战争。在复杂世界中做决策,从简单的线性思维发展到系统思维是一个人成长的真正检验标准。在接下来三年艰苦卓绝的浙南游击战时期,粟裕在井冈山经验基础上实践和发展着战争理念和技术,这个时段他完全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客观上不受外部干扰,完全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如果决策失败,代价就是自己和部队的生命,这是一段最磨练他心智的时期,也是他从朱毛的学生和手下成长为独立指挥员最重要的过渡时期。

粟裕将军的一生,其实是一个标准的成长模版,跟对老师,上量、甚至是残酷上量,然后自称体系,最后在军事上青出于蓝。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