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未来的底层逻辑

发布日期: 2025-03-12

社会的一切组织形式都根植于其底层逻辑,而文化是一个群体应对其生存环境的共同生存策略。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套关于生存逻辑的解释,以自己族群的理解方式和熟悉的语言来表述和解构,比如纲常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比如民主、僭主政治、君主、封建领主等。

无论是交易契约还是人情世故,都是生命应对存亡绝续的生存策略。

一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深深的扎根于它最初的生存策略,即便社会的底层结构已经改变,生存策略的惯性依然具有很强大的裹挟力,如果底层结构没有实现升级,任何形式的表象都像在沙中建塔,会很快出现各种问题,直到坍塌,比如中东国家连绵的战乱,以及我们国家农耕习惯和商业文明无处不在的巨大撕裂。

系统的动态稳定依赖交易契约,系统的静态稳定依赖秩序伦常,如果管理系统的维系成本无法支撑,关键节点之间经过博弈会形成某种默契,开始由静态的平衡转变为动态的平衡,秩序逐步瓦解,交易成为主流,比如从东汉时期一直绵延到唐末的世家大族,近一千年时间垄断资源、官位、知识、以及对世界的解释权。

就这样,社会管理系统将所有的利益与层级节点深度捆绑,通过营造封闭的层级结构来构建静态的稳定秩序,并选择一种能强化秩序的道义覆盖其上,以降低维持统治的成本,有时候立道教为国教,有时候立佛教为国教,大部分时候以儒家为秩序核心。

在社会管理系统中,所有的道义之争都是权力之争,所有的权力之争都是利益之争,所有的利益之争都是系统生态位之争。

而在交易契约的系统中,为了建立信任,必要时需要增加中间层级,以搭建供需双方的信任,信任链条的维系依赖于交易结构中各参与方对契约的坚守,遵守契约的程度决定着交易成本,只需要反复的违背契约,就能轻易的提升交易成本。

交易系统的最大威胁是交易成本,一旦交易成本过高,交易系统随即瓦解。

在交易系统中,效率是整体的效率,不是单点的效率,由上下游编织而成的竞争协作关系网决定了整条交易的效率,单点效率的提升不足以改变原有交易结构,要替代任何一个环节必须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承担起此环节在整个交易结构中扮演的角色,否则无法替代。

不管何种生存策略,都是为了获取更多资源,当大多生存资源来源于土地,就会形成稳定的秩序,并衍生出与之匹配的大陆法系;当大多生存资源来源于海洋,就形成交易和契约,并衍生出可以资源最高效的海洋法系。大陆法系之下,最适合攫取土地资源的儒家帮助中华民族站在世界巅峰千年;海洋法系之下,经过几轮角逐,最终由大英帝国完成交易契约的构建,并在二战后移交霸主权力给同宗同源的美帝,直到现在。

交易系统有个罩门:一旦退出就足以让交易系统面临死亡威胁的参与方是交易的关键支点,比如我们拥有的独步全球的工业和基建能力,还有与之匹配的人口和市场规模,这就拥有最高权重的博弈筹码,无论显性的这些工业规模还是隐形的人才知识,关键支点都不仅仅能决定交易当下的生死,也决定业务未来发展的边界和瓶颈。

所以,当下以及接下来的数十年,中美博弈是世界的主旋律,双方都在争取迈向数据时代的入场券且都在下重注尝试,而标准就是:像过往的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诞生一样,谁能率先完成基于数据的财富定义、以及率先完成像《海洋自由法》一样的数据法系,谁就会最终胜出,以新的方式引领全球。

当然也是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个体接下来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