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文讲透“共识”是什么

发布日期: 2025-03-10

凡是能对生存造成威胁、尤其是能大量制造死亡的力量都会被顶礼膜拜,甚至是被神化。

所有生命体都会最大限度的占据资源以追求多样性和保障自身的存续,生命体处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会采用不同的生存策略,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

从这个角度说,生存策略(亦即文化)的终极共识是:面对死亡的选择。

人人平等、或者说所有物种平等的死亡,是终极仲裁。

用锤子敲击膝盖引发的弹跳是一种应急的条件反射,被毒蛇咬伤之后的断臂求生,则源于生命在面对死亡时所形成的共识:执行舍弃局部来保护整体的生存策略。

人类进化出感情、探讨生命的意义、发展出一切所谓“知识”、“思想”都是为了在生命体遭遇生死选择的时候,让取舍最有利于基因的传递。

在史前的生存竞争中,人类并非最强壮的物种,但最终胜出并成为地球的统治者,这源于人脑中会相信某种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东西,还会为之产生协作、形成组织、进行一致行动,甚至牺牲自我。

个体们按照某种一致性的目的构建起一个更复杂的结构来发挥整体的合力,是人类战胜其它物种的关键所在,搭建的结构越庞大,越精密,所汇聚的力量也就越大。

能最大限度凝聚个体的共识源于对存亡绝续的共同抉择。

让生命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下,是凝聚共识最有效的方式,而共识是你愿意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多大的代价。

因此,共识必定是超越个体的,同时又有利于个体的终极目标。

暴力能够终结生命,造成死亡,所有生命都面对死亡的威胁,所以暴力能够成为裁决的终极力量。

仲裁其实就是通过死亡来做出抉择,因此,仲裁的最初形式就是暴力对决,其它一切的仲裁机制本质上是在模拟暴力对决。

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度的跃升,需要暴力做出仲裁的需求量成爆炸式增长,原始暴力不足以供给越来越多的需求者,于是,它转变为公共暴力并被虚拟化,财富是对公共暴力的第一次虚拟,它把暴力的使用群体由少数拥有领地和武装的贵族扩展到拥有资产的新兴人群,他们通过拥有这种模拟的暴力来获得事务的仲裁权。

各领主的私人武装变成了社会的公共暴力,拥有财富的群体通过国家机器来控制公共暴力,暴力被虚拟化后,为更大规模的群体所共享。

基于这样的路径依赖,暴力将来会被第二次虚拟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通互联的密度越来越高,财富的代表之一资金可以瞬间聚集于一点,也可以瞬间撤离。

所以:确立目标和调动资金的能力将优于占有资源的能力。

凭借远见能确立目标并搭建结构调动巨量资金的认知力,将会是继财富之后、暴力的第二次虚拟化。

如果说财富是通过交易来确立护城河,那么,认知力会通过教育来建立门槛。

渔猎游牧海洋社会违背誓约必然要被处死,因为动态的稳定建立在约定成俗的契约之上,而农耕社会以欺诈为智慧,因为零和博弈的生存资源争夺必然不择手段。

身处不同生存结构之中的生命体,生存策略自然各不相同。

渔猎游牧海洋民族的辉煌存在于口口相传的传说之中,开拓、连接和征服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向更远处。农耕文明的辉煌留在建筑里,通过向上层层累积的方式搭建起恢宏而稳定的结构,以彰显生存竞争中优胜者的辉煌和传承。

整个世界发生的就是不同生存策略想方设法凝聚共识,利用属于自己的有限资源、开发新技术来试图赢得博弈。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