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清醒着

发布日期: 2025-03-05

生命体的行为在没有受到无法突破的约束力限制之前,对资源的无限需求是不会停止的。

一旦生存策略反复作用于现实都无法突破,就会反向进化,自废武功,无论是追求佛系、不婚、丁克的人,还是在找不到食物的季节选择冬眠的动物,都是这种生存策略的外在形式,就像当下相当多的群体做出的选择一样。

精神结构对自我和外部资源关系判断的不确定性变化,会造成持续的死循环,这种循环叠加就像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造成发动机空转,情绪就如同仪表盘上的各种指示标记,一旦处于这样的状况之中,熄火反而会让车如释重负。

然而,精神结构失真的判断不仅仅造成类似同时踩住油门和刹车那种状况,而且还会在循环叠加的时候自我强化,不断的把新的失真作为下一轮判断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旦陷入无法解脱的循环叠加和自我强化的内在冲突之中,最终会选择自杀的原因,让车熄火如释重负的方式。

因为人的大脑无法像计算机那样先停机再重启,大脑作为生命体精神结构的载体与整个生命体是统一的,所以,只能发出指令自我结束以干掉生命体的方式来停机。

加缪说过:自杀是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命题。

自杀并不意味着生命体没有求存的欲望,由精神结构的异化造成的崩溃,让生命体无法驱动自身的所有部件去贯彻存续的本能。

只要没有坠入趋于崩溃的死循环状况,生命体的精神结构则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生存策略去求得存续,包括自动形成一种保护机制,让生存竞争中处于下风的个体能够以某种虚构的神圣感和优越感获得存续的动力。

生命体的行为受一种内在激励机制的驱动,所有的激励机制都必然产生一个导向性,所有受此激励机制驱使的个体都是在为其所从属的整体承担成本、甚至自己成为成本。

生命体是一种结构特征,这样的结构特征既存在于类似于你我的个体,也存在于由个体构建而成的整体,对于整体的生命体而言,所有的组成个体是只是其自身的一部分,就如同个体的手足,你或许无法理解一些个体为何会做出自我牺牲,比如青年组成军队慷慨赴死奔赴战场,这显然与求存相违背。但是,你却能够轻易的理解这种情况:当左手被毒蛇咬伤,右手立刻拿刀砍掉被咬伤的左手,右手在大脑的驱使下,用刀砍掉左手是一种保命的行为。那么,作为整体生命体的一部分,一部分人在某种具有求存导向性的激励机制的驱使下,主动选择牺牲自己也是为了保障整个族群这个大生命体的存续。

这就是凝聚共识让人舍生忘死的底层逻辑,而且越是乱世,越是看不到希望,在面临生死的极端压力下,越容易陷入到某种牺牲伟大化的自我迷醉中。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