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终点不设定,GPS没法工作啊
发布日期: 2025-02-28
中华民族在清末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时,就在经历一场从农业社会结构向工业社会结构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又在向信息社会转变,我们70、80后这代人碰巧处于这种农业-工业-信息巨大转变的过程之中: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十岁之前还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毫无时间观念散漫又乡愿的农业文明的氛围之中,十岁之后开始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以电子产品普惠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二十岁走出县城进入大城市,在急速发展的信息文明时代中浸润,亲身经历不管是资本、信息、物流,都在加速把一切都融化为一个联动的整体,一种被切割的更细的时间粒度牵引着这个整体中的一切,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约束,360度无死角渗透进每一个个体的生存空间,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
这一切都发生的迅猛而来不及反应,与我们延续了千年的农耕文明所形成的生存策略、心理特征、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等完全不同,比如我们过去强调,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为尊者讳;今天传统的家庭在走向瓦解,开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与隐私,还有个体的责任和权益。
这是两套截然不同的东西,而且相互冲突,在每一个个体鲜活而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巨大的撕扯。
人所有的悲剧其实都源于一个根本原因:生存策略滞后于生存环境的变化。
在面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许多人确实无所适从,我们父辈所积累的人生经验不仅仅无法为我们做出指引,他们的那些东西如果不掣肘就已经是大幸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想要挣脱束缚、改变命运的人好不容易冒个头,却被原有生存环境中的某种捆绑式惯性强行拖了回去;有些已经醒来的人,明明知道房子已经起火了,却要被强迫继续在里面装睡,甚至还会被当做精神有问题,这确实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现实中许多人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困住,在清醒状态下被活活烧死。
我们的文化因为重义轻利,所以教育中没有成本意识这一环,又因为轻逻辑,太多格言式的热血激励,却缺乏清晰目标和落地规划的训练。
很多人经常会感到很辛苦,可是这种辛苦却没什么价值,我们有古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是典型的人情下的中国特色,因为这是一种无效的自我感动,它与当下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千百年来,我们喜欢格言,却从不论证哲理式的格言到现实之间的逻辑推演,所以,只能靠类比、联想、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感悟来理解,这种缺乏论证的结论,不但无法让其它人重现得出结论的过程,也让人无章可循。
基于伦理纲常的宗族式治理是中华大地上管理成本最低的范式,先贤们不能把话说清楚,留足了复杂场景下的解释尺度,在广袤大地上、不同风俗乡土之间形成最大共识,大家都信圣人教诲,只不过核心利益“解释权”都掌握在豪族、乡贤、大家长手里。但今时今日这个社会基础已经逐渐被瓦解了,基于其上的一切也在且一定会逐渐改变。
越早认清这一点,就越可能早一步在新周期的规则中如鱼得水。
但每个想要改变的人都有最大的关要过,人从天性上在面对变化无所适从的时候,会本能的渴望逃离这种不确定性,回退到熟悉的确定性之中。
这是一种精神结构甚至就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不管怎么样,自我麻痹只能缓解一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必须认清现实接受自己,学会新规则并利用规则去为自己创造增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跟年轻人打交道时,从不说教,只鼓励大家做一件事:充分认识自己。
再次祭出人生发展简单模型:有什么、要什么、凭什么。
只有对自己认知清晰,知道有什么以及要什么,外界资源才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