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量不到全是虚无

发布日期: 2025-02-24

开年的时候在瑚琏少年社群里说到了一个关键概念:上量,讲到成长,不管是个体还是组织亦或是民族国家,只有足够的量或规模或压力,才能量变引起质变。

轻飘飘的谈改变,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置身于全世界的生产、贸易圈中,我们高度组织化的十几亿人口才能迸发出巨大的生产效率,对全国、全社会、全领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有很多都是日用而不知,比如高速发展需要解决庞大电力用量的问题,结果就是反向促使我们拥有世界最强的特高压输电网络;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但社会必不可少的领域是:垃圾处理。

像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中国的城市现代化才一代人的时间,我们人多势众又喜欢享受美食,相当多可以说大多数地方的人还无法做到完全的公共意识。所以,造成的城市垃圾是极其恐怖的,于是迫不得已,在高速发展、在光鲜GDP的背后,我们进化出一套独步全球的社会垃圾处理系统,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垃圾都不分类,即便现在开始在末端进行分类(我个人是不赞成分类的,成本太高),运输的时候又混在了一起,所以,在垃圾处理的时候不得不拥有处理最糟糕状况的能力,而这种超乎寻常的能力,以及由此进化出来的整个配套产业,就成了全球工业和生活垃圾最理想的处理站。

说到底,中国的垃圾回收系统逐渐变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桶,每一年有大量的洋垃圾被万吨巨轮转运到中国被处理掉。

世界工厂的地位是体现到方方面面的,不仅有全世界最全的产业体系,更能形成闭环,工业和日用垃圾都能处理的很好。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啥都没有,机会或者说冲击来了,我们只能跌跌撞撞的应对,原装进口国外的设备,大价钱学习技术以及工艺,但没用多久,我们的社会改造了,我们大厂小厂的系统、工程师和和工作人员在以瞠目结舌的速度迭代,二十年之内就从极其弱小变得独步全球,为什么?怎么做到的?

国外处理的是百万级城市人口、千万级区域人口的量,我们呢,百万级只是三线城市,长年处理千万级城市人口城市、亿级区域人口的量,拼命解决这种量的垃圾,积累沉淀了绝无仅有的系统、人才和协作流程,迫使我们实现了质的飞跃,量变产生质变。

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中国社会从低端干起。但是,中国社会的这个人群基数,无论是作为需求方还是供给方,都会瞬间将一个领域拉到极端的境地,做一顿同时让10个人吃的饭菜和做一顿同时让1000个人吃的饭菜,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绝对不是一个量级的;我让弟子们锻炼自己就是要多多组织举办活动,做活动处理的是多维度的信息,以及线上和线下还有区别,十人活动和二十人再到三十人都不一样,没多十人难度会成倍提升,要是经常举办百人、千人的活动,在分工协作、资源利用率,成本控制和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有天壤之别的差别。

这就是上量的巨大价值,我们一上来挑战的就是地狱级别的难度,才有了如今无可替代的方方面面的优势。

中国社会自身需要处理的垃圾量本身就是惊人的,由此演化出来的垃圾处理能力,一旦被接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垃圾处理系统自然就成为西方社会必然选择的对象,价格便宜,量又足;干活超靠谱,话又不太多,于是,西方社会闲极无聊开始搞所谓垃圾回收,然后转运到中国来处理。

如果把全球的垃圾回收处理机制看作一部手机,那么,中国的垃圾处理系统就是这部手机的芯片,一旦芯片停止工作,它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试过的,2018年中国官方正式宣布禁止24种洋垃圾的进口,西方社会瞬间就局部瘫痪了,囤积了很多垃圾运转不出去,自己也不具备处理的能力,像新西兰以及越来越多美丽的海滩变成了垃圾场,发达国家曾经代表高贵奢华浪漫的城市肉眼可见的开始垃圾围城,这才仅仅是微小的领域不接受。

实际上,不仅是垃圾处理领域,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如今唯二的棋手,就是有太多这种日用不知却无法替代的领域。

我们有相当多、尤其是工业层面的优势,都是这么用量练出来的牛刀,牛刀杀鸡,必然具有碾压的优势。

国家是这样,个人成长更是如此,很多人沉迷于伪学习的自我麻醉中,且不说真正学到的有多少,仅从上量来讲,如果不趁着年轻每天做到10小时以上的学习实践工作,是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改变的,所谓的学习也仅是徒耗时光。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