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原生家庭的角色力量

发布日期: 2025-02-17

人会本能的渴望力量,并逐步演化为渴望得到力量(权威)的认可,当然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儿童身上,也表现在成年人身上,如果暴力是力量的象征,人就会渴望权力;如果购买力是力量的代表,人就渴望金钱;如果未来认知力是力量的象征,人就会渴望智慧。

这就是一种刻在基因中,不言自明的本能。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形像往往就是力量的象征,一个男人不管愿不愿意、是不是能做到,在家里会自然而然成为一种代表榜样的力量,当然,是好的榜样还是不好的榜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在青少年时期,内心会特别渴望两样东西:力量引领和情感的抚慰。

如果一个父亲无法让孩子感受到力量、自律和勇气,自己做事总是无法坚持,随波逐流,混吃等死,那么,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非常痛恨他,痛恨他缺乏自律,痛恨他缺乏勇气,痛恨他做事不坚持,痛恨他性格的软弱,痛恨他身上缺乏力量,因此,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内心对力量引导和情感抚慰的诉求就会一直得不到满足。

这种缺失感在内心会成年累月的叠加并逐渐形成一种扭曲,你会发现不管是当时还是长大之后,很多行为都是在试图填补这种内心的缺失,它不仅仅会耗费掉自己大量的能量还会潜移默化的引导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关注重心聚焦于弥补这种缺失,继而影响自己与外部的正常关系,并错失各种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它就像一种先天性的、伴随一生的巨额债务,在别人正常奔跑的时候,你的一切能量都被用于还债。

如果仅仅只有这一笔先天性的债务,也就罢了,然而,弱往往是全方位的,会连带人生的各个维度,更可怕的还会遗传。

男人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靠智慧、勇气和自律。一个缺乏智慧、勇气和自律的父亲,不但缺乏力量,而且会逐渐变得消极、逃避、偏激、懦弱和毫无原则,母亲角色的情感需求和关注需求自然得不到回应,能量无法在由父亲和母亲构建起来的家庭框架中相互流动,家庭中底层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都不存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往往对其控制比较严,并以夸张的方式在孩子的心里营造一个更加不堪的父亲形像,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有操不完的心,同时又热衷于事无巨细都必须自己做决定,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会习惯性的试图控制一切,牢牢的抓住孩子是其唯一能获得安全感的方式。

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对孩子的逐渐失控就会强化母亲内心的不安,从而用尽一切手段去加强对孩子的控制,哪怕这些行为会给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修复的扭曲,也不会减弱一分一毫。这种行为是不由自主的,其驱动力源于她内心的缺失,所有的这些不自觉的行为都是一种对内心缺失的自我补偿,所以,她们不但浑然不觉,而且会自我感动,并时常在孩子面前发泄着对生活的种种不满,通过不断营造这种自哀自怜的氛围去感动自己。

这个过程会潜移默化的在孩子的内心营造出扭曲的生活状态,整个家庭氛围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缺乏理解又相互戒备,充满戾气,一点就着!

有些家庭的孩子无法忍受这种会导致自我内心扭曲,又无孔不入的控制,往往会采取相互伤害的斗争姿态,他们对自我性各中某些部分的痛恨会加倍得转移到父母亲身上,并且以撕裂的对抗方式来抵消内心对自己的厌恶。

在这种失控的情况下,那些找不到出口的母亲就会沉迷于宗教的寄托和保健品的安慰,不管怎么样,在这种非正常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首先会本能的感到自卑,继而痛恨自己的性格,并加倍痛恨自己父亲的一切,同时,对母亲存在一种极度矛盾的心里,既痛恨又同情。

他们在处理自己与外部的关系之时,要么会极度的顺从,几乎以乞讨的方式去维护与别人的关系,不敢拒绝,还特别害怕得罪人,要么就追求万事不求人,总是以一种对抗的姿态破坏与别人的关系,距人与千里之外,同时,又为自己时常陷入孤立感到愤怒,似乎永远无法与任何人建立深入和稳定的信任关系。

可怕吧,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的沉重的包袱,且会影响一生,所以我称其为“一生的债务”。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夫妻共同体”是好关系以及家族传承核心的根本原因。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