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吾与大势为一体

发布日期: 2025-02-14

世界秩序的构建,核心在于:对于“共识”的解释权,我们着重看一下美苏争霸中失败方苏联提出的主张:

1、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即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出去;

2、大国责任论,苏联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是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强调苏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家长的地位;

3、国际分工论,即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实现产业分工;

4、有限主权论,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

5、国际专政论,即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

6、利益有关论,即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一国,都会涉及苏联的利益。

把主张中的阵营和立场换成“资本主义”和“美国”,和对手方美国在它的全球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主张有区别吗?

只有一个、也是最关键的区别:金融,“资本主义”当然离不了资本运行、以及“泵血”的“心脏”华尔街。

我们是到了晚近1988年才建立起现在的金融体系,苏联那套体系,行政机构要花钱,是无限的从银行获得,却无法通过金融体系实现自我闭环的清算。如果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大,要花的钱越来越多,这个体系必然造成货币持续超发,卢布不是全球流通货币,甚至在它的阵营里都不是通用货币,这就决定了苏联在向它体系中的其它国家转移技术、资金和产业的时候,无法通过货币剪刀差去获利,相反,它自己的货币超发会日益疯长,并不断的稀释卢布在体系之外的购买力,以及自己国民的购买力,苏联不得已只能通过直接的掠夺来弥补这种结构性的窟窿。

说到这里就清楚了,直接的掠夺当然会引发阵营内部各国的反抗,从而造成体系的破碎,所以当勃列日涅夫提出上面的主张之时,反对最强烈的正是具有了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比如我们,那种本能就经济单一,没有什么产业的国家并不拒绝,反而能通过参与这个区域分工协作的贸易体系而获利,但这样的国家往往欠苏联的外债非常多,比如朝鲜、越南、古巴、蒙古等。

为什么今天欧盟发达国家特别痛恨那几个破产的国家?

因为这是财政的无底洞,而且是一种变相的抢劫,所以当年苏联最终坍塌就是必然的,我们和美国破冰也是必然的,金融是一子决江山的胜负手。

为什么上世纪2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

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往往容易被世人所忽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先后让德、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有限规模和社会影响,以铁路和流水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成本,而1918年的革命关闭了欧洲最大的一个泄洪的洼地苏联市场,后发的工业国无法像当年的领头羊英国那样姿态优雅的去掠夺殖民地,殖民地早就瓜分完毕了,在现代金融的驱动之下,产能潜力持续释放却无法消化,席卷全球的危机爆发,最终以二战及惨烈的代价勉强度过危机。

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确立了美元在全球金融结算中的地位,华尔街已经做好了准备,金融之所以能够形成结系统性力量是因为它是穿越时间空间的炼金术,能够将未来和任何地方的资源集中到当下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当美国政府撕掉捆绑在金融机构身上的各种封条之后,华尔街启动了驱动全球工商业滚滚向前的发动机,然而,它必须要有一个能承接的巨大洼地,没错,这又是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机遇,某种程度上,我们在韩战、越战两次投名状之后,加入全球贸易分工协作体系,又是一次以庞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上交的投名状,我们为华尔街释放出来的巨兽提供了、更精确点说是成为一个泻洪的出口,只不过在接受“泄洪”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自身的社会结构升级,也炼成自己的道成肉身,今天的全球贸易冲突以及遍地开花的各种世界性社会冲突,如果不是我们加入世贸,早就爆发了。

有多大冲突和问题,就意味着有多大机会,这就需要这一代大国国民承担起历史使命,奋力向上,看看接下来二十年,大运在何方?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