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哪有理所当然,都是筚路蓝缕

发布日期: 2025-02-12

当人类的财富只或者绝大多数来源于土地时,古今中外都是大陆法系、都是农耕文明,农耕之下,中央王朝的那套秩序其实是极其强大的,它强调通过文化的侵染和铁血的征服将教化和秩序推向远方,实际上也让中华民族站在巅峰两千年。

这是一套排它性的封闭体系:天下大道,混同为一,中央王朝在强盛时期的对外征服从来就不是为了掠夺或者占领,而是为了惩罚破坏秩序的行为,并重申秩序的神圣性。

只要臣服接受封号,将自己纳入唯一的秩序体系之中,中央王朝就不会再管你了,甚至给予许多实实在在的赏赐。现在的人无法理解这种看上去亏本的买卖,因为在用交易结构的视角去审视统治结构的特征,统治结构就是用输血的方式去维持秩序,考公难道不是为了那些稳定的福利么?组织赋予你的尊严和福利是无法从市场中获得的,所以才会让人垂涎三尺。

换言之,体系内的人做出的贡献和发给的福利比起来,也一直是亏本买卖,所以,庞大的管理系统需要持续的财政支撑才能维系秩序。

这种基于秩序的文化内核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分庭抗礼,但是,历史上的分庭抗礼从未间断,这种金字塔型的秩序追求把一切都纳入秩序等级之中,离开了这个秩序的个体完全无法存续。

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在这个秩序体系之外出现另一个秩序体系,那么这个体系将完全找不到应对之法,只能是招安,或者把它摧毁,把零碎重新纳入自己的秩序;又或者自己被对方摧毁,自己的零碎被吸纳进对方的秩序体系,这就是几千年来王朝的更替,反复上演。

在西方的历史中,一个王国被攻破的时候,统治阶层会带着他们的族群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征服当地人重新建立家园。但中国历史上被此文明浸染的主体从来不会这样考虑问题,当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发生在内蒙、大同一线的时候,他们是挑起边患的野蛮人;当游牧民族推进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就会开始有人引经据典证明他们是天命所归(自有大儒为其辩经),并怂恿其统治者建立分庭抗礼的秩序。然后,昔日宣称要捍卫道统的人,在天命的自我解释下,开始聚集到新的秩序之下,并且理直气壮的去征伐曾经效忠的旧秩序代表,如果打到了珠江流域,不投降的旧秩序代表反而成了大家眼中的贼寇。

对比之下,正是最不能容忍分庭抗礼的文化最容易催生分庭抗礼的行为。

近代,美苏争霸表面看起来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锋,但是摊开地图一看就会发现,本质上是东正教文明与天主基督教文明的对抗,当时的伊斯兰文明区域还未能形成独立的势力,处于极端原始的状况下,于是,这种无法自保、破碎状况下的伊斯兰地区成了双方争夺的边缘区域,儒家文明虽然丢掉了周围的附庸,但最大的一块一直顽强的保持着强悍的生命力和独立性,作为一种文明,它的独立性是由历几千年史沉淀出来的,关键的是与两边都不兼容,即便是困守台岛被人掐住命门的蒋先生,也一直与华盛顿龌龊不断,奋力挣扎维系着那个文化的内核。

这种不兼容让儒家文明成了一个独立的势力范围,谁能在这个势力范围内成为代表方呢?日本、朝韩、中国台湾、新加坡、甚至越南,无论是谁能主导建立起区域秩序,都能成为这个赛道的标的,继而吸引国际投资人的目光,近几十年就是这么此起彼伏的演进的,只是这些小国家充其量有了个四小龙的称号,东方主体很虚弱在恢复的时候,加上老美的扶持,也没能取代主体的领导作用。

要当白手套也得有本事这些小国家或者经济体都是靠讨饭起家的,这和教员领导下的团队完全不同,教员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先是找到了通过土地融资的方式,继而彻底摆脱了对北方老大哥的资金依赖;继而再通过整风凝聚共识彻底摆脱了老大哥代理人对意识形态的瞎解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体系一直都深深扎根于本土,能够自给自足,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验证,建立的秩序完全可以独立于外部输血而长期存活,即便是在一片废墟上起家,我们也能通过集体制最大限度的把有限资源集中到东北,建立农业社会升级到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工业基础体系,虽然意味着除东北之外的广大农民过得很辛苦,好和差是一回事,有和没有则是另外一回事,就像钱学森老先生说的:有长剑而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向无数先辈们致敬。

再之后的破冰、改开、入世贸,每代领导人都抓住了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地位,对,今天的一切都不是从天而降、凭空发生的,如果关键期没有果决、战略舍弃,我们还像南美非洲一样挣扎在生死线上,这就是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每次读史都会心潮澎湃,如今又到了大变革的历史关口,生在这样的国家、参与到这样的历史进程,不可辜负啊。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