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找到自己”是唯一重要的事?
发布日期: 2025-02-10
一个人重要的永远只有有一项:就是找到自己,而不是复制别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找到自己就是生命的意义。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论多么纷繁复杂,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个体在其生存环境中的求存行为。
人最佳的状态就是由内而外的条畅饱满,而最苦的状态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内耗。
人苦苦追寻的无非是能够自由和自主,但绝大多数的时候,人往往是不自由的:不是被内心的某种缺失所困扰,就是被外部无形的力量所裹挟,一路走来,不断的从一个坑切换到另外一个坑从而演绎出各种喜怒哀乐。
对个体而言,一切行为的驱动力都是由认知思维或者说精神架构决定的,而外面的一切资源都是自己的精神结构作用于现实的传导节点,因此,正本清源才是最重要的。
加入世贸以来整个国家本发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但也造成客观的贫富差距加大、以及社会奢靡成风、组织内部腐败成性、凝聚力低下的结果,尤其地方经济的发展让其有了与中心博弈的筹码,这就造成秩序的失控。
面对各种繁杂的问题,决策者是如何收拾局面的呢?
抓精神建设。
为什么要这样搞,而不是去出台法律法规?
因为这个组织具备深入到村头的传导体系。换句话说,只要把它理顺了,整个社会的所有资源都会被纳入秩序之中,管理体系都是呈金字塔状,秩序一旦建立,规模越大,处于顶部的权力就越大,资源捆绑在每一个层级的节点之上。
身处其中的人对资源的争夺就是对节点的争夺,而位置的分配来自于上一层级,所以,权力向上聚集,而力量向下传导。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点:处于顶部的中心必须具有战略目标、战略定力并引领整体前进的力量,否则,自下而上的挤压力就会形成以下犯上的挑战。
所以,领导力是这个时代非常稀缺的资源,也是无比珍贵的东西。
大的国家民族文明是如此,小企业组织也是如此,即便是个体生命,依然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所搭建的生存结构以自己为中心,那么,所有的外部资源都是工具,都是自己的生存策略作用于现实的传导节点,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自己的内心目标清晰并引领自己前进,很明显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是饱满和充盈的,就会依赖外部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缺失,如此一来,就像是地方诸侯在左右着中枢的行为和决策,一旦内外失序,必然会进退失据,左右为难,这正是内耗之源。
我们说正本清源,并不是说要躺平没追求,恰恰是因为有追求才不能被浮云遮眼,不能被临时性的幻觉怂恿着坠入无力挣扎的漩涡,而是要利出一孔,把有限时间、精力和资源都用在最能发挥自身天赋的事情之上,找到自己所以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人和人在本质上就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赋,人从不生来自由平等,那是自欺欺人的,务必认清这一点,正因为不平等,存在天然的差异性,所以,要尊重别人的天赋,也要挖掘自己的天赋,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这个过程之中,首先会让自己变得由内而外的条畅,条畅才可以把资源用到极致,进而变得强大,正是这种强大,才能将更多的外部资源变成自己的生存策略形成正向循环。
观察这个世界很容易发现: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愿意用一种极低效的方式浪费自己的生命,并无视自己的天赋,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因为绝大多数人缺乏正视自己的认知,活在被人安排的节奏里,更缺乏通过追踪溯源去认清自己的能力,浑浑厄厄的白白消耗掉一天又一天的生命,用最宝贵的时间卷回来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狂野而宝贵的一生本该是绽放独属于自己的光彩的啊。
有多少人能够去跳出自我的遮蔽,用理性去挖出隐藏在底层的问题根源,并有勇气把那些毒从自己心里一点一点拔掉?
又很少有人能看清自己,更别说看清之后去主动拔毒并走出量身定制的舒适区?
通常情况下,人会在焦虑和恐惧的怂恿下,试图通过某种外部的东西来掩盖掉内部的缺失,就会经常被人割韭菜,本质是自己的精神结构不健全。
总的来说,我们在教育系统中缺乏理性、缺乏逻辑、缺乏成本意识、更缺乏对发现美、品味美、欣赏美的能力,还有最根本的缺乏爱的能力。
这些先天性的教育缺失是绕不过去的,生活中,许多人无法胜任非明确目标导向和明确指令的事,就会逃到某种有确定性标准的领域,并大量的淤积在底部,没办法,人需要在确定性中寻求最根本的精神述求:安全感,只能是廉价的卷来卷去。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