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
发布日期: 2025-02-02
比如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共同富裕”?
发达国家已经是前车之鉴,不会公开讲、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是对底层社会的污名化、歧视化,这是贫富分化带来的在我看来最严重的副作用,因为物质层面的问题总还是有办法解决,精神或认知层面的东西一经设定那就是封印了。
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里,而善人遭恶报,恶人有善报,是人类最不能接受的,一旦“公正世界”的信念受到威胁,人们会丧失自己在世界中的存在感,甚至会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那就离坍塌不远了,历史上每一个乱世都是这么开始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平乱世”“入治世”的根本就在于重新凝聚人们对于“公正”的共识,虽然具体内容可能并非真实的,但人们只要有希望就行。
那么最严重的问题来了,在一个公正的世界里,只有坏人才会得到惩罚,被持续惩罚的“受害者”就必须是一个坏人。
因此,人们倾向于责备受害者,认为他们是罪有应得,不然无法满足自己内心脆弱的的“公正世界信念”。
所以,发达国家数十年来都在不遗余力的宣扬贫困的原罪,穷是咎由自取,是懒惰、是愚昧、是无知导致底层民众活该受困于现在的贫穷。
但懒惰、愚昧、低素质往往是贫穷的副产品,只是人们为了心中的秩序,只能是颠倒因果。
稍微细想一下就会明白,仅靠“努力”无法让人摆脱贫困,底层劳动者哪个“不努力”?然而日复一日辛勤的劳动依然无法使他们摆脱贫困,甚至越陷越深,穷人,是受资本支配的。
穷,和懒从来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开始“丧”,没有朝气,各种“后浪”式的鼓励和鸡汤填喂,却从不说到根本,工作压力过大,上升渠道渺茫,房子都买不起,能看到的未来预期就这么点,努不努力差别不大,当你发现努力、奋斗都改变不了什么的时候,那还奋斗做什么呢?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全球思想联合委员会主席莎士奇亚·萨森,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当前的世界:Expulsions,驱离。在其著作《大驱离》中,萨森指出,就像环境的破坏从污染土壤、水源开始,进而破坏整个生态圈,驱逐这个区域内所有的生物,世界运行的逻辑也是如此。当今的经济体制会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不单单是个固化的趋势,还会有一个动力在后面推着那些被“驱离”的人——中产阶层可以一夜间沦为新贫,而穷人被排除整个主流社会,永无翻身之日,处境还会每况愈下。萨森这样解释“驱离”效应,起初你只是贫穷,然而你会面对各种疾病、天灾、暴力、法律缺失的处境,慢慢你会无家可归、食不果腹,处境更加糟糕,最终被世界所抛弃。再比如穷人们连网络、智能手机都使用不到,对比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原地踏步,而是倒退,这就是“驱离”的力量。
毛骨悚然。
国家“共同富裕”的核心就在这里:封住“驱离”的力量,给更多人希望,在我们这里,一直都在自我革新,都在迭代升级,身处其中的年轻人们,要善用国家拉偏架的趋势。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