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随想

发布日期: 2025-01-13

国家这个概念是一种共识,某种意义上是便于统治管理的社会心理,跟其他组织方式如宗教、企业、社群等并无本质区别,构建共识、管理情绪、以及树立外敌,中国除了上述这些还有太久远的历史传承,可以说是有国家概念的文明。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每个个体都有链接到世界的机会,理论上只要愿意,可以链接到每一个人,了解到每一个地方,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科技在技术上给了每个个体最大的公平。

然而现实中却有太多的限制,国别、地域的物理限制,更难以跨越的是认知、政治、文化、意识的人文限制,这就造成了一个特别高的门槛,门槛之上是世界任我行、金钱无国界,门槛之下是绝大多数大众在自己的环境中挣扎求生。

写到这里,我本来是要用蝇营狗苟的,可这个词有强烈的精神麻木意味,虽然很多人并没有吃饱穿暖之外的更多欲求,可现实中更多的是压力之下的喘不过气以及对残酷现实的无奈妥协,谁还没有热血过,谁还没有激情年少,可没办法啊,不就是挣扎吗?

可我还是要说,不要放弃奋争,不要向人生低头。

“这世界从来没爱过我,我对它也一样”,但我们有爱的人。

国家和国民的关系在现如今应该是某种文明和历史的契约,国家给个体提供国防、以及安全的生存环境,自己的劳动果实不会被抢夺,自己每天不会为了生命安全而担心;个体为国家缴纳税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万众一道让国家富强,吾国与吾民必须在契约下形成合力,才能共振成最庞大的国运气数,完成复兴。

爱国吗?当然爱,因为她是我必须依靠、共荣共生的组织,但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精神契约,我们尽到自己的义务了吗?国家尽到自己的义务了吗?如果没有,那我们必须更深入的思考。

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外部形势再险峻都不是问题,可一旦人人自危,那么祸起萧墙就在顷刻之间。

从04年出国,那个时候没人觉得自己国家有赶超的希望,十年前的08年是多事之秋,国民自信心有一点点的复苏,虽然有像三聚氰胺如此恶性事件,国民还是心存希望,我们毕竟发展太快,问题集中爆发,总需要时间改善;13年我舍弃国外一切回国的时候被很多人当傻逼,舆论一边倒,就没有觉得中国可以复兴的;这些年民心渐起,各个领域开始赶超,我们总算看到了一定的胜算;就像签契约,总得找最有发展潜力的靠山,才有自己随着上升的空间,所以不管外部局势如何险恶,都丝毫不曾动摇我的信心,国家有的事件甚至不顾表面的道德处理的分外果断,信心越来越足。

现如今,人工智能大发展,冲击人类熟知的秩序、蚕食可以创造价值的工作领域,人类又进入到像大航海一样的时代,这一次,全球的棋手只有两个,我们是其中之一。

不要辜负这个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