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散人聚
发布日期: 2025-01-12
《孙子兵法》是我在世俗中修行的根本经典,其间至理是常读常新,而且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某一层道理会有更深刻的领悟,比如:情报是唯一最有价值的东西,圈层的核心就在价值情报的共享,《孙子用间篇》中把“间”提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集中论述的就是“情报”,看懂“用简篇”,就知道怎么行事了。
刘邦和项羽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舍得放利,刘邦好许诺,最初落魄时,就曾高喊捐“五万钱”登堂入室到吕公的宴席,还因此受到吕公慧眼青睐,娶到吕后,后来征伐天下,那绝对是不吝赏赐,以至于原先项羽的好些人才都转投刘邦麾下,陈平、韩信都是如此,项羽一个印信把棱角都摸平也不舍得赏赐出去,而刘邦被围生死攸关还能说“当什么假齐王,要当就当真的”,还能容得下几次反复、有大仇的雍齿,如此对比,刘邦得天下没什么悬念。
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
讲两个我老乡的故事。一就是军阀阎锡山,极其注重培养嫡系,传言“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只要是五台老乡,起步就是连长,虽然略有夸张,但他崛起靠的确实是山西嫡系,在山西主政30年,靠舍得封赏凝聚人心成一方军阀,嫡系可以是成就大业的利器,到了一个顶点,想要跨越就需要有更大的气魄、更高远的格局来冲破地域局限,唯才是举,所以最终败给格局更宏阔的教员。阎锡山曾说:“我之失败,输在人才,两个老乡一文一武不能为我所用啊,一文薄一波,一武徐向前”,直到最后,他还是心心念念的只挂念老乡,教员成事,虽然湘籍将星熠熠,但绝对不会拘泥于地域,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大气魄。蒋介石不也是喜欢任用奉化老乡么。
以乡情构建信任,以赏赐凝聚人心,一地诸侯足矣,但如果争得是天禄,那么就需要放眼天下了。
另一个老乡是孙宏斌,他的打法跟阎锡山很像,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舍得砸重金培养新人,不足三十放手几十亿项目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孙宏斌的嫡系绝对是死心塌地,而且战斗力极强,当初和柳老的风波,孙的嫡系就要聚众硬顶,除了孙谁也弹压不住,所以虽然几经沉浮,但总能迅速崛起,一众兄弟就是资本,就像刘备一生颠沛,却总有关张相伴,一朝风云际会,就能化龙。
钱要花出去,可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尤其是在商业社会,钱的分量更重,人们做取舍也就更难。我们普通人争不上天禄,先从舍得散财做起,聚拢嫡系,形成战力,即便是要争天禄,也得先有基本盘再说。
连战略资源时间注意力都需要花在有价值的人和物上,更何况是通常作为通行证的钱了。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