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把握好成长节奏

发布日期: 2025-01-02

人生很长,节奏最重要,不能迟钝、也不能太急,就像长跑,任何时候的停顿或者发力过猛都会影响全局。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从小聪颖,诸葛亮曾在军中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瞻今已8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就注重传承、教育,最早的胎教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从健康、成长、学识、礼仪都有成系统的教导方式,最高依循准则就是顺天应人。

从人的成长上,再进而推广至学识、财富、声望等,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太快、或者太出众往往会有拔苗助长的弊端。因为聪明外露引发的外界反馈必然是赞誉,赞誉过多不管是妄自尊大还是压力过大,都很严重影响厚积薄发的奠基过程。

我自己大脑的不足处在于记忆力差、数理化所需要的逻辑、空间感、计算能力都很糟糕,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就受先天所限无法有良好的表现,因而从小就有一个“笨”字伴随成长,幸在家风宽厚,母亲让我很早就意识到“笨”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能是死命折腾来弥补,所以活到现在,“笨”的代偿功能比如不停折腾、终生学习、万物皆备于我等都成了立身存世的核心价值系统,而我最底层的价值根基“忌暴”就是传统教育最典型的体现,只不过天生的愚钝在客观上有助于这种根性的养成。

世间确实普遍存在意外,但我这种性格的群体是从本能上警惕、甚至排斥意外的,外界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唯一可控的就是自身,所以我们这类人总是下意识的确定自己在规划下步步前行,尽可能考虑到更多的可能性并准备应对方案,我们相信积累的力量,喜欢事前做好准备,《孙子》开篇的“多算胜少算不胜”最合心意,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是被愚钝的人奉为圭皋的行事方法。

我们这一生都在尽全力在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以我出道近30年的经验统计看,出现意外的时候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会按着规划的大方向演进。

有了这层认知,就明白为什么我自己总喜欢练贴、瑜伽、站桩、冥想、八段锦、茶道、读书、写作之类的静功夫,都是在温养核心“忌暴”。

从卖出第一张VCD开始,影碟、书籍在90年代属于利润丰厚的;再后来从事煤炭行业,再接着房地产行业,之后的科技领域,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定是比原先领域更能撬动杠杆的产业,这么一层层的跨上来,每一个关口的跨越都是认知、心性、决断的提升,即便如此,我每天都在静养心态,每一分钱都有其因果。

这世上有太多的机会让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财富的大跨越,心态会有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不可能再沉心踏实的做事了,这就是最危险、也是我最警惕的地方,机会很多,打下来守不住的比比皆是,甚至还会带来永久性的创伤,一次赚钱不难,难的是持久的赚钱,所以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是最好的状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忌暴”原则,心存恐惧、做足准才备一次次的抓住机会,这些机会反过来又让我愈发的谨慎、小心翼翼,这是个还算有效的良性循环,所以,想要抓住机会,得从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开始。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