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该如何应对未来?

发布日期: 2024-12-17

任何物种的首要目标都是为了生存,生存是发展的源动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解决温饱,二是科技大发展到生产效率极高,使生存物质成本极低,从逻辑和人性推断:我认为更大概率是科技让生产效率发展到极致,从而使大多数人类对世界的贡献几近于零,也就是说从现在到科技大规模降低物质获取成本的时间段,是我们每个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最后可能。

这段时间具体是多久谁也不知道,30年,50年,也可能是上百年,那么我们不妨用逻辑推导、以概率思维规划一番,至少是可以让自己的战略资源时间精力投入的更有效率。

当然第一条就是活得久,如今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让人延寿十年以上,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虽然还没有破解细胞衰老的机密,但是可以做到尽量延缓衰老,以及从基因测序上打掉先天性的遗传疾病,这就大大的提升了生存概率,就是说,你只要不作,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适度锻炼”就可以尽可能久的活到生物基因技术的大规模突破。因此最该做的事就是从现在起,确保早睡早起,饮食适量,每天投入时间锻炼,通过延伸生命长度来加大命运改变的概率。

活着不仅仅是生命延续,更是战略层面的规划准备,从这个角度,自己的生活态度会影响下一代,继续在这个时间段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你现在的活法决定了你这个基因未来的传承、位置。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人类作为物种之一,放到整个进化史的尺度上看,凭什么就不能灭绝?就因为现在站在生物链的顶端就给了我们自以为是的特殊性?人类只是亿万年间基因携带的一个分支,谁能保证未来不会是其他的携带方式?未来的“圣人”什么样?无疑就是掌握上帝手段的少数群体,你指望他们会把核心技术、上帝手段普惠给所有人类吗?不会的,顺其自然,“以百姓为刍狗”才是概率最大的选择,评判原则就是很朴素的一条:贡献。

如果人类彻底解决温饱为科技极致标准的话,在此之前,有助于解决温饱的就全部都是贡献,说起来有些讽刺,在科技发展的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通过解决另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做出贡献,从而掌握资源,获得重构社会规则的话语权。

所以我们这有些野望的普通人在投资健康、活的更久的基础上,牢记“做贡献”的信条,学习了解科技前沿,不仅是因为科技是普通人唯一可能借助逆袭的利器,更是因为科技代表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时刻把握科技动向才能明确自己的时间投向,并拓展认知,提高抓住机会的概率。

再看机会最大的领域,排在首位的就是解决温饱,发展中、贫穷国家才有发展空间,我们国家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群体也是可以激发巨大潜力的方向,所以大大“一带一路”国策是针对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辐射的包括非洲等贫穷国家,国内十九大首务就是扶贫,这是最能激发发展动力的地方,君不见现在各领域都在讲下沉,以及拼多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代表未来,尤其最近中美针对科技专利等有白热化的博弈,我国必然是要集举国之力力争完成突破。最后文化相关,针对那些已经解决温饱,向上追寻精神层次的群体,消费升级本质就是由温饱向品质迈进,另外想象体是最能凝聚人心的东西,这也是扩大影响重返巅峰的关键。所以我们看国家主力发展的三大方向,背后都是基于最深刻的人类学机理,普通人的机会也在其中。

新时代下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