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啥是“学习”
发布日期: 2024-09-20
我们生而为人,有起点有终点,所以才会为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意义,对,意义就是人必然的终点“死亡”赋予的,所以会有年轻时快意纵享,当终点临近的时候,才会有虚度光阴的慨叹。
一个人可以走到什么地步、达到什么高度,全看个人的机缘,从出生那一刻与这个世界接触的点点滴滴、内外因素共同塑造了一生。
所谓境界就是对大脑的塑造,“学习”实际上从出生开始接受到的信息刺激、到记事以来有意识地和外界的互动、一直到死亡的终点,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知无涯,殆矣”,这句话其实说到了“学习”的根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接触到的人都是肉身凡胎,都不可能做到全知,也就是说,每个人在有限的战略资源下,只能在细分的领域里做到极致。
有限的生命限制了全知,反过来也给了每个人希望,每一个人都是有活路的,都是有可能在某一个领域里做到巅峰的。
所以我才说,真正的“学习”要在“时间利用率”上下功夫,要想时间利用的好,就是两个方面:一、知道学什么;二、知道怎么学。
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从小到大都是在教育系统里被动接受,为成为一个社会螺丝钉而努力,在我看来,应该学的东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搞清楚:一是能让自己完成跨阶的,比如政治、宗教、金融等;二是自己的热爱,“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不是鸡汤,而是至理。
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效率不高且有严重内耗,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等到即将踏入社会,开始迷茫,于是形成更严重的内耗,直至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做个思想实验,假如可以善用时间到极致,独处的时候,健身、健脑、锤炼认知技能,与外界互动的时候,都可以在瞬间拿出自己最佳的状态做最合适的应对,那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人生?
如果可以重来一遍,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像个圣人,这是基于荒废时光做出的预知未来的臆想,而做到自己的最好,却是有可能的,历史上很多大成就者都是慎独、应接周到,有先贤在前,我们为什么不仿效前行呢?
善用时间是人生的终极关窍,大成就者们就是把自己的时间用到了极致,在单位时间内能学到更多。
举个例子,司马懿是当世最厉害的人物之一,他自知、知人,善隐忍,出手则果决狠厉,在我看来,他不管是做人还是政务亦或是带兵,真正做到了“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他的一生都在斗,曹操,曹丕,曹睿,诸葛亮,与最顶尖的人物相争,直到最后自己站在了最顶峰,世间再无对手,所有的资源都会向他汇集,当然也包括权力的王座。再看他的对手诸葛亮,品性高洁,王佐之才,是慎独自修、应接如神的典范,都是善用时间极致的写照。
这是我大力宣扬时间记录的原因,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下来,看看自己荒废了多少,我保证结果会触目惊心,我自己即便是已经把时间记录变成了本能,在最后统计核算利用率的时候,也会觉得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与人性相争的修行真的是极困难的事。
我们经常会感慨、感叹那些牛人,强者恒强,本身日理万机,还有时间读书、分享,好像还过目不忘,于是很容易有人家天生就是干大事的结论,我们小民比不了。其实任何光彩夺目的背后,都有长时间的汗水和付出,震撼世人的作品背后有过多长时间的煎熬和坚持,大牛总是能挤出时间干事,其实是自我管理的好,时间利用率高,读书又快又记得住,背后可能是上万本阅读量的累积,这些都是经年累月练就的技能,与其说是聪明天赋,其实都是刻意练习。
那些大牛们站的很高,那是一场场功绩积累出来的高度,那是善用时间最终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