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系统论

发布日期: 2024-08-15

世界是系统,呈现出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背后有庞大的系统来支撑;每个人都是过往所有经历的集合,善用系统思维,待人接物洞若烛火。

看问题也是一样的,问题并不只是问题本身,而是背后的系统冲突,立足于系统才能找出来根本的解决方案。

隋末,杨玄感趁着杨广征辽东率先起兵叛乱,李密曾建言上策直击劳师远征的杨广,则必胜,下策是攻取洛阳,但是杨玄感选择了下策,最终导致自己败亡;再后来李密自己参与逐鹿天下的游戏,也同样陷入到了自取死路的必然选择,因为他们的军队不想让他们选择上策。实际上战略选择会受限于自己的基本盘,并不是杨玄感李密自己愚蠢非要选择让自己败亡的路,我们看历史都是一样的,很多看上去匪夷所思的场景,背后都只是系统使然。

比如袁绍,我们受片段历史的影响,说他“好谋寡决、干大事而惜身”,这些也不能说错,但都是马后炮式的总结,但真正的原因是袁绍出身山东士族,四世三公,他起家入冀州的班底就分河北名士和河南名士,两派为了各自利益缠斗不休,他居上搞平衡,本来是行得通的,但官渡之战内斗的影响波及到了前线,许攸投敌,张郃阵前投敌,袁绍失去了掌控,一败涂地,他死后内斗依然没有停歇,河北河南各自拥护两位传人,以致于被曹操郭嘉利用,各个击破,彻底灭族。

再看刘备,有的只是汉室宗亲这个身份,一生颠沛流离,起家的是关张赵,得了诸葛结好一部分荆州士族,又联吴抗曹,渡过生死劫,借荆州,聚拢荆州势力,后来入蜀借助刘焉留下的东州势力,所以他的起家班底最庞杂,荆州和益州相互平衡、相互牵制,后来有赖于诸葛的天纵奇才、尤其是对皇权的限制,不断北伐,才能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居然成了三国最后亡国的那个。

曹操一生戎马,文韬武略绝对是当世第一流,遍观历史,曹魏却是少有的得国难、失国易,根源在于曹操出身并不是一流士族,起家靠“首倡义旗”的名分以及曹氏、夏侯氏宗族,核心班底全是宗亲,加上平定黄巾和屯田所得的三十万青州兵,以及匡扶天下的共同价值走在一起的荀彧、陈群,为曹操拉拢山东士族,钟繇为他拉拢关西士族,走到最后,退无可退,身为丞相一旦交权,家族和依附于他的所有班底都会遭到清算,曹丕只能和士族妥协,设立九品中正制,但不得不依附宗亲对抗士族,士族把持行政实权,最终宗族一旦势弱,士族就支持司马懿翻盘成功。后来司马家有鉴于曹氏以来宗亲,更极端的依赖家族核心,却最终导致八王之乱。

每一股力量都有自己的利益,你借助力量崛起必然是因为利益一致,能够代表多少力量的利益就能干多大事,反过来,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有反噬,这个时候就要引入新的力量压制或平衡,所谓纵横捭阖或是帝王之术便是如此。

想做成事的关键就在这里,你怎么能代表更多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