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定要充分敬畏认知之外的东西

发布日期: 2024-08-10

那些自认为无所不知的人是真的无知,持续进步或终身学习的动机和意愿较弱,而越是认知清晰、知识渊博的人就越能清醒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

举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

东汉末年,袁绍出身高贵,四世三公,连四州富庶之地、数十万大军要与曹操在官渡一决高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占尽优势,也确实有志得意满的资本。

曹操一度在重压之下想着投降,军中与袁军暗通款曲的将领谋士军兵不在少数,还得靠荀彧、郭嘉以似是而非的十胜十败论来鼓舞斗志,可最后的结果呢,袁绍一败涂地,战后公认的最大原因就是过度自信到自负,他对战局的预测与实际情况有截然相反的天壤之别。

再到后来的赤壁之战,这次角色转换,曹操带号称80万大军要一举荡平天下,成为北方霸主的曹公又刚刚受降了偌大一个荆州,心中得意可想而知,有此功业自信那是一定的。

但是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周郎羽扇纶巾,战败不可一世的曹操,自此扭转了历史的走向,开始了三足鼎立,以曹操之雄才大略,在赤壁前想过自己有哪怕一丝失败的可能吗?

在那个位置上,做任何判断看起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只有最终的结果与预期的估算出现巨大的偏差时,才能得出过度自信的结论,曹操在大败之后曾痛呼:“哀哉、惜哉、痛哉奉孝”,可见郭嘉就是那个可以帮助曹操认识到自己边界的人。

说起这鼎鼎有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袁绍、曹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过度自信,这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如果你相信自己一直以来的被教育、从没有过一丝的怀疑,那么你也是认知吝啬鬼。

镜头拉回到官渡之战曹操决定听从许攸建议,亲率5000精骑直补乌巢,如果镇守粮仓的不是淳于琼,而是张郃,以其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的本事,只此一条就足以困死曹操,所以在我看来袁绍最大的失败不在过度自信,而在用人不明,反观曹操,“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的善用人是写进正史的,当然其他原因也有很多,但当时的情况,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死的太草包的淳于琼,而不是袁绍的骄傲自满。

再看赤壁之战:

如果首先映入大脑的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连环计、借东风等精彩的故事,那么又躺枪了,认知吝啬鬼又在得意的比出胜利手势,这些统统都是虚构的。

赤壁之战是周郎运筹帷幄一手打下来的,诸葛亮除了扮演联合的角色以外,没他什么事,至于失败原因,因素当然也有很多,在我看来最大的还真是曹操的过度自信,拿下荆州不等消化就要打东吴,当时最佳战略应该是布兵与东吴对峙,派精骑追杀刘备,然后在境内安民减赋宣传,在消化荆州民生后再起兵征伐东吴,可就是因为曹操的自满自得、过度自信导致大好局面弄得不可收拾。

即便是已经在赤壁开战,也还是有不小的胜算,还是因为一连串的过度自信要不坐失良机、要不误判形势,最终一败涂地。

我们都存在认知偏差,尤其是在某些领域取得过成绩的时候,过度自信就会表现的特别明显,或者更精确点说是做出成绩的正反馈让我们有了所有领域都如此的幻觉,直到遇上负反馈的打击。

而有效的对抗方法就是充分保持对认知边界的觉知,尽可能的保持理性,慢慢让自己在人生路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