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选择自己的人生
发布日期: 2024-08-06
大脑在跟外界互动博弈,进而被反向塑造,我的日课尤其是记录如机器般重复且枯燥,锻炼、读书、盘点资源、推演、谋划、写作、反省,日复一日,都是笨功夫。反过来,也正是这些笨功夫构建成我最大的壁垒,动不动“已做十几二十年”,时间的护城河让人绝望。
还有,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会形成一项很核心的能力:
透过现象看清万物之间相互连接的本质的能力。
人的修行就是和人性直面、对抗、相融、逐渐超脱的过程,真就是层层破阶,一步一重天。
而人类社会的组织和发展靠凝聚共识,凝聚共识说白了就是洗脑(很中性的词),区别在于被什么样的信息洗脑,为什么说“要站在信息源头”、“情报第一”,什么样的信息摄入反向塑造什么样的认知结构。
我们生存的环境、氛围、文化、规划,统统都是人性博弈出来的平衡,其中很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在刻意迎合人性。
人性好安逸、贪享受,总想着速成,所以相当大一部分商业是以迎合人性中速成的欲望形成的,可事实呢,绝不存在缺乏基础就能一朝顿悟这回事。
说到顿悟就不得不说慧能。六祖慧能讲究明心见性、是顿悟的典范,好像只要天资聪颖就有机会立地成佛一样,但深入研究或者仅用逻辑就会发现,禅宗和“六祖”慧能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声望,得益于历史机遇和一个很牛的弟子操盘手神会,跟慧能本身的关系并不太大,也可以说他就是一个被捧上神坛的形象,禅宗兴盛的主要原因有:
1、自食其力,在后来的战乱期间,相较神秀一派需要上层供养,慧能的信众有很强的生命力
2、“两京法主”神秀誉满天下,中上层阶层都是忠实拥趸,慧能一派被迫走民间路线
3、为了活下去继续发展,不得不迎合民间的低文化水准,教义就不得不简单明了,大白话易于传播,慧能也同样贴近信众成为文盲
4、迎合人类没有耐心、渴望一蹴而就的天性
5、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慧能弟子大多起于民间,传承不绝渐成燎原之势,这是相当核心的原因,传承不能断
看着眼熟不,我认为教员走入人民之间的发展方向就是学自慧能,毕竟千年已降,拿捏人心、最善凝聚共识的就是宗教。
梁武帝问达摩:‘我供奉施舍了这么多,我自己还剃度出家,我的功德一定很大吧“?
达摩说:”没有功德“。
武帝又问:”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佛家境界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目标,凝聚共识,而第一功德—任何宗教都是—永远都是弘教传法,吸收信徒,用互联网常用的说法就是获客。
净土宗提出了方便法门,你只要念佛号就能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到极乐世界,还是至尊至贵的教主阿弥陀佛亲自接引,还有比这更亲民、更直抵人心的教义?!
而”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勇猛精进的修行看上去是那么的逆人性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看这边啥都不需要,念一句佛号就行,甚至念错只要心诚也行,这就是五百年来净土宗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但速成都是骗人、甚至是害人的,沿着这个判断逻辑深挖,会发现很多习以为常的理念都是错的,至少是有巨大偏颇的。
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有回报”等等,我们要构建对一切习以为常的理念重新审视、深度剖析的认知。
但凡组织就需要凝聚共识,政治宗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如今的商业社会,在科技的加持下,迎合人性以及利用人性的语言、行为、信息构成了我们身处的所有环境。
人生是个马拉松,要在起跑之前对整个路线有了解,不能一上来就狂奔,要调匀呼吸、分配精力、控制节奏。如果跑得太慢,你会掉队,但是,如果跑得太快,更可能很快就会精疲力竭,坚持不下去。
万物互联的时代确实比工业时代更复杂。不仅仅是互联网,全球经济中的供应链、贸易、所有因素,社会生活中的网络,金融市场上的资金融通,每个个体大脑的运转,都会形成网络。
那么,你有没有把这一切都当作网络体系来形成认知?
我们天天都能看到闲置的卧室,只有Airbnb才想起来把这些卧室连接起来,当时创业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不靠谱,这才是颠覆。我们现在说起货币想到的还是人民币或美元,最多想想比特币和与之相关的算法,那未来还有什么能充当信用交易介质?
我们已经在互联时代浸润多年,每天都在享受着互联时代的便利,但这并代表我们了解身处的环境,所以我每天都在摄取、筛选、搜证信息,为的就是让真实世界在自己的大脑中更加清晰、精确一些。
人这个物种,容易对情绪化的东西形成感知,但对历史脉络往往感知奇差。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互联时代,而且已经进入了互联时代的下半场,但很多人依然浑浑噩噩。在打王者荣耀的人和开发王者荣耀的人之间,刷抖音和开发抖音算法的人之间,隔着从地面到云端那样遥远的距离。
每个时代都有其权力节点。在互联时代,一批跟过去的社会节点截然不同的、新的权力圈层正在成型,很明显就是那些掌握大数据、掌握算法的人。
互联时代给了很多草根机会,是小人物的时代,是人人都被赋能的时代。
然而,这只是一种幻觉。
在互联时代,新的权力阶层是那些掌控着网络体系的人,那些互联时代的设计者和管理者。
人在技术面前没有哪怕一丝还手之力,能跟上、不被拉下是第一步。
所以,尽管我们已经生活在互联时代,看似可以连接世上所有的东西,但如果不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基本就是拱手让出自己在未来的权利。网络是给了普通人和小人物更多的赋能,但与此同时,大公司的影响力在悄无声息中变得空前巨大。
未来已来,只是分配不均,且是极度不均。
过去的重大变革发生在明处,现在呢,头条新闻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变革是在暗地里被算法和网络设计主宰的,而这是一个“黑匣子”。我们看不到网络的深处发生了什么,没有人能看到,只能是在发生之后才突然察觉。
时间正在被重新理解。
技术进步总是超乎人们想像,但人性是不会改变的,技术发展的底层仍然是为了满足人性的基本欲望。我们希望用更少的消耗做更多的事情,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得更精彩,所以,时间就这样被压缩。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放弃了隐私以及选择的权力,最终失去的将是自由。
而每个人的认知就是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所以可以说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围绕自己认知的塑造,洞察人性,看穿迎合人性的本质,刻意选择信息源来塑造大脑,尽可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