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发布日期: 2024-07-06

人生是漫长的旅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但不可避免的是一定会犯错、会走弯路,犯错意味着风险,而人类基因里的风险厌恶促使大脑本能的做出留在舒适圈内的选择。

对于少数爱折腾的人来说,屡错屡战,隐隐的还有些被虐快感,除了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外,必须保有东山再起的根本,否则纵使再天纵英才、神经坚韧,被打下人生游戏的牌桌,也就没有成事的可能。

风险是个中性词,准备充分、应对得当就会转化成机会,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通常我们会认为有很多因素,出身、实力、声望、财富、教育,实际上,这些说法没错,但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古往今来数千年的历史表明,赢家并不一定实力最强,也不一定最有声望,但却一定是最能熬的,也就是说生命力最强、最能经得起折腾的、最大概率笑到最后。固其根本,以不败求最后的胜利。无怪查理芒格和巴老都曾公开表明,成功的人生,尽可能的少犯错就是了。

所以一定要设置人生的战略止损线。

人世间的竞争是极其复杂难料的,作为凡人,再英明也不可能不犯错,更何况很多眼下看着正确的事在若干时间后会逐渐演变为错误,可以说,人这一辈子比拼的是快速犯错进而纠错的能力。

竞争的根本是对核心资源的争夺,商场争夺市场,政界争夺最高权力,战场争夺的死生之地,其中牵涉了无法计算的利益纠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博弈走向的因素是不确定的,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动态演绎中,这就需要决策者纵观内外、总御全局,哪怕是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后果。

拿破仑曾说过:“在思考一次战役时,我在内心与自己辩论,力求驳倒自己;在制订战役方案时,我是最谨小慎微的人。我总是扩大危险和意外,即使我看来高兴,其实我始终极度紧张和激动。”

由此可见,欲成一番事业,怎么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秦国从为周王放马起家,实力可以说是最弱小的,但秦国能最终熬到最后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即便是大败,也能依托函谷关守住东山再起的资本,出则攻城略地,退则凭险关休养生息;而曾强盛莫敌的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战败,就马上江河日下,面临诸侯的四面撕咬,逐鹿之战就是这么残酷,齐国、楚国都是如此。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三》荀彧

胜的一方不是英雄多,哪一方都不缺舍身赴义的勇士,包括中日战争,在我看来,日本必败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僵持、犯错的资本,墨索里尼、希特勒的失败本质上也是缺乏战略纵深,所以,英美中俄凌驾德法意日的关键,并不是制度或者文化优势,而是其地缘就在先天上决定了顽强的生命力,就像函谷关庇佑下的秦国。

逐鹿天下,说到底就看谁能熬,这也是我坚定站在中国未来的原因之一,虽然经济、军事、科技、教育都有差距,但凭文化韧性和庞大人口,就是能熬啊。

游击战术再厉害也只是发展时期的权宜之术,绝非长久王道,成就大事的必然是“高围墙,广积粮,缓称王“,建立秩序、修养道德、夯实根基、徐图发展,立于不败之地,以不败制天下。

大道如此,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自己的战略止损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