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知行合一

发布日期: 2024-06-16

‍‍

‍‍如今是科学昌明、更准确些是科学主流的时代,人们享受科学带来的种种便利,可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缺乏科学训练,更谈不上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毕竟是少数人掌握的利器。

只不过即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得承认,科学只是思想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全部,它已经发展成一种普适性比较强的宗教,拥有亿万信徒。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但凡具有扩张性、侵略性、攻击性的思想都具备宗教的基础,虽然我个人的价值观最底层是“科学精神”,但根本主张是包容和适者生存,不太会用“伪科学“之类自带优越性的用辞。

世界是不确定的,而且不确定性越来越趋向于剧烈,科学的根本在于可证实、可证伪、可重复,但现实世界要复杂太多,其实是忌讳可重复的,并不是一次管用就会永远有效,投资领域尤其如此。

实际上如今是强商业时代,由一个个具体但无法预测的人性构成,商业便是基于人性创造价值,在商海中博弈的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不确定性正面对抗,都是值得敬重的玩家,每个人都自带生存套路,搏杀在生存一线的心得经验更有学习价值。

经济学是所有社会学的底层逻辑,因为经济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产生关系的原因,而社会就是因为人和人的各种关系而构建。以往的社会趋向于稳定是因为人和人之间关系比较单一,但互联网无限加大了人类之间的链接,理论上你有可以联系任何人的方法,链接多了,产生交易的概率就会指数级上升,于是世界变得不可测,而经济学就是在研究这种不可测。

强商业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首先有了链接,就有产生交易的驱动,而交易过程本质上是了解、博弈、共赢,与人接触可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一方的举动引发另一方的回应,如此反复,信息在疯狂的交换中,瞬息万变,每一个最细微的环节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进而改变全局,不可测的东西太多,所以在商海中会形成一种高强度的博弈思维。

经济的本质是交易,交易就要行动,交易双方或是多方引发的变量太多,只能是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行,而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是绝对无法准确预判的,所以商业最靠谱的做法是行动,在行动中修正,不管事先准备多充分,调查多广泛,安排多周全,统统需要随着变化而做出调整,商界最需要的是临机而动、快速做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所以我认为临济决断的选择能力是最重要的。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的蓬勃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数据多,赢得概率就大。

在博弈中动态判断,在行动中思维,所以我成长的首选是跟搏杀在第一线的老兵们请教,尤其是战功赫赫的精英,读书对我来说是补充手段,而我更加喜欢历史的原因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演绎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大戏。在商业社会中,与其读管理书籍,不如研究商业史,尤其是失败的案例,商场如战场,那是无数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案例。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是一步步的进化而来,其中经历的生死考验是不停的搏杀出来,万物灵长的登顶之路可以说是踩着亿万物种的尸体的斗争史,而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都是一次进化,生存是基调,斗争才是主旋律,博弈是文明化的斗争,那么学什么最管用?

有了这个认知,就不难得出结论,凡是和进化相关的,生物学、进化论、兵法、历史、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这些都是可以帮助获取竞争优势的,那么怎么学最有效?

实战,以及向一线老兵请教。

岳爷爷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爷爷说:“一上战场,什么兵法都忘了”,就像读兵书要读带过兵的常胜将军的著作,孙子、魏武、李靖、戚继光,近代为什么毛爷爷、林帅、粟裕将军的著作更近乎“道”,就是因为那是一线血与火的精华总结。一样的道理,现如今信息爆炸,为什么读传记更有价值,商业评论之类通常都是马后炮的总结,一手一脚搏杀出来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场外的观战者有天壤之别。

想要快速修炼,唯有躬身入局亲自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