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随想碎碎念

发布日期: 2024-05-09

长时间、大范围的漂泊,让我结识了全世界不同文明、不同风土的人们,见过极恶的,还没有见过极善的,倒是见过有很多极通透的。

中国人骨子是奋进的,生存意识强;国外遇到过不少“闲”的人,这是一种心闲,他们来这个世界好像就是满足好奇心的,走走看看,一辈子就这么在世间行走,我不是这样的人,但尊重这样的生活状态,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张力。

我的家乡五台山是道场,自然聚集了天下熙熙攘攘的欲望,你来我往,世间百态尽数呈现在缭绕的香火和执着的欲求中,但有很多真正隐世的高人。

在一个物欲横流且“笑贫不笑娼”的世界里,人们藉由“自由”的名义被允许放纵欲望、追求金钱,除了真正的自由。而一些已经脱离心里牢笼的人在钢铁森林里无法呼吸到自由新鲜的空气,于是他们沿循士字的精神寄情于山水之间、自我放逐在祖国的大地上,五台山就是极好的选择。

隔壁真容寺基金会的理事长很早的时候就做公益,从外表看上去像是二十出头,面容极干净、浅笑如莲,实际上比我还大不少,17年梦参师圆寂,她心伤不已,头上才有了几根白发;义工朝居士一生游历,从滇西北越过西藏,经过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泰国,十余年间边走边修,最终在五台山找到了心安之处,就这么安顿下来。还有一对夫妻在山里开禅舍,女的雅如青莲,男的相若朗月,跟他们在一起,即便一句话也不说,就那么安静的坐着,世俗之气也会涤荡一空。

五台山广迎四方香客信徒,民众早在八九十年代就过得颇为小康,毕竟是见大世面的场所,达官贵人、商贾巨富来了山里身段也很低,但周边的乡村小镇至今依然是贫困地区。一个能让外人长期待下来的地方绝不会是一个偏远乡村,乡村人情恶劣,越是偏远就越具备传统文化中最鄙俗的东西。

中国乡土的普遍现实就是:十里之外坑蒙拐骗,十里之内仁义道德。人世间最丑恶的现象大多都发生在乡村,有毒食品,拐卖儿童妇女等等,而解决罪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外来人文和现代科技能够通达。

我作为五台山本地人,深知当地发展的落后,会不会说本地话是两个世界,真的两个世界,不同价位的菜单,免费或收费的停车场,8块或800的香油钱,本地人之间守望相助,口头承诺就有比法律更强的约束,但对外地人,唉,那就是一个字:宰。五台山就是这么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挣扎暂时寻不得出路的典型,这样的现象遍布中国大地。

隐居者因为精神的自由来到这里,因为各大寺庙的高僧也大多是外地人,建立关系相当于就是一方之下的庇护。

聊到本土的顽疾,我们都相视苦笑,聊及未来的岁月,这块土地的命运在于打破那层层束缚的枷锁,利益盘根错节,人情庞杂繁复。我们也会谈及东南亚一些佛国的山水人情,民众大多虔诚,是深受信仰影响,言行举止便平和恬淡,在我国,民众看待任何宗教神佛本质上是一分签订的契约,心思不纯,无所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