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向死而生

发布日期: 2024-05-03

赖以生存的手艺反向塑造大脑的思维架构,成为认知世界、和世界博弈的重要工具,很多时候是唯一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看,择业是有必要且能长远影响人生的,希望人好就是善业,最典型的就是保险,虽然是绝对基于自己的利益,但也绝对是最希望客户一生平安、无灾无难的;反过来生灵罹难才能有利润的就是恶业,比如屠宰行业,以及殡葬行业。

我自小混迹江湖,为了生存,那真是打打杀杀等闲事,奸滑无赖,那是比谁更恶的环境和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就是生存的主旋律,也是大脑的运转逻辑,不惮于以最恶来揣测别人。

再见到很多有钱人家虽然留下家产无数,却引发家宅不安,家人和媳妇儿子争夺家产,无所不用其极。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的都是凄惨的现实故事,子女是靠不上的,老人基本上也没了活下去的意愿。还有领国家贴补的,家人笑嘻嘻却非要医院用尽手段吊命,因为活着就有钱拿,至于老人活着是不是受罪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内。医院介乎生死之间,利益驱动最见人性,在传统孝道的约束下,彼此折磨,如果是确定的没得救,反而都可以轻松,人生最难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活到这个年岁,目睹生生死死,见的也习惯了。

人死如灯灭,最惨是重病,人嫌鬼厌,每日看着人间丑恶,重病之人希望自己早死,少给人鬼添乱。夫妻间,如对方生死有希望、有盼头,那么极力主张医生救助;如果活着无望,每日里大把银子如流水般走,则希望快点了结,一别两宽,这个时候考虑的不是情分,而是日后自己生活和孩子成长;父母则血脉骨肉相连,宁可倾家荡产都要子女活下去,或者死命抓住微茫的希望;子女则未必,有多大概率全力救助重病父母,大多数家庭全看运气和家教。

这就是我的专业,家族办公室就是为生死大限全方位做足准备,这个行业的特征就是“先为己之不可胜”。健康方面有保险通往顶级医疗资源,还有有意布局私人医疗、生物科技等;精神层面就是社区、圈层、公益和宗教;教育方面是传承和私校等;财富方面有信托、家族基金做长远投资,还会有一部分的激进型尝试。

这行就是立足于人性设计制度,每一条都是直击人性之恶,不会寄望于道德和说教,而是通过条款来规范家族和子女,做到什么程度领多少钱,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继承遗产,一旦病重有律师做执行人,子女像趁老趁病有一丝为所欲为的念头行动,门都没有,反而会表现出极端孝顺的品质。

我不相信人性,而且笃信最愚蠢的就是考验人性,只相信制度约束。

这一行就是善业,帮我构建风险规避型的思维逻辑,我不会搞什么意外出现、力挽狂澜,也不会上演情绪起伏的苦情戏,最好就是在规则之下都和和睦睦,等我和太太老去的时候,子孙就是装也得给我装的百般孝顺。

我们夫妻感情很好,但是就生死而言,我是要活过伴侣的,因为她一个人无法面对这操蛋的世界;如果我到生命终点,活着无望,安乐而死。

最稳妥的当然是有足够财富,世人想不了那么远,活得辛苦,还真以为自己死得起?多半是人嫌鬼厌。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活着不恐惧未来,面对死亡因为恐惧做足准备。

活得爽利些,我们设计好家族规则,子女和旁人一看就明,按规则办事,我们的江山都是我们的,跟子女没有必然关系,要继承财产就要活得有资格,否则就会捐出去回馈社会,要是人间真情的一点假象都要因为利益撕破脸皮,生命的终点就会无趣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