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营造让自己成长效率攀升
发布日期: 2024-04-18
我在上学的时候是学渣,好像就没有一点点学知识的开窍,为了改善自己学渣人憎鬼厌的处境,被迫学会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所以虽然成绩很差,但嘴甜伶俐,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极好,初三开始贩卖书籍光盘,青春期时候的痞子气居然还很受小姑娘们的青睐。
之后一路走来,察言观色、体察入微、在不同的场景下应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就这么一边历练、一边精进,算是走通了适合我自己的学习进化法。
按照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有效的学习法包括几个关键要素:重复、学以致用以及反馈。我的大脑天生就不适合纯抽象、纯逻辑的学习,对场景化要求高,所以数理化就极差,人文学科要好一些,更多的是真实环境中的磨砺、然后反向形成经验理论。
大多人的正常成长路径是接受12年的基础教育,然后再到大学完成4-8年的高等教育,近20年的时间都在理论系统的吸收和构建,最后进入社会和真实世界博弈,拿学到的东西换取安身立命的资本。
我的路径比较特殊,认字和算术的基础是有的,然后比大多人早8-10年和社会接触,认知和技能都是和社会博弈练就的,所以我的学习法是:现学现用、反馈以及即时调整。
大多人是学到了足够知识理论,然后在现实中寻找应用场景;我是在现实中倒逼最合适的应对方式,然后迭代。在成长时期因为没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精进以及场景转换的过程中,高度依赖于行业前辈的指点和引领,以及自己的悟性和临场应变。
就这样反向锻造出我的思维系统:进化为乐(底层驱动)、万物皆备于我(场景历练)以及科学精神(反馈、试错)。
我的学习法核心在于场景化,注重实战,即便是读论文、读书也要用代入法推演学习,因为大脑已经被塑造成只有场景中才能有效吸收信息,这就是一个强力且刻意塑造大脑的过程。才有了读《明朝那些事儿》衍生出来的代入式阅读法,把自己代入到历史场景中,既当帝王将相、又当朝臣官吏,还当宫女小厮,再具体的场景中,易地而处,我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然后跟原型比较优劣,可想而知,读一页书,要做不同角色的场景推演,也淬炼出不同利益层、不同资源掌控下的应对,所以大脑就这样被淬炼成共情感知敏锐、有效资源的利益最大化、以及最关键的具体场景下的瞬间应对。
如今我带弟子们学习,也是着重营造场景来教学,不仅我自己,还邀请朋友们来给他们上课,这就是针对大脑塑造的做法,只不过他们在实战强度上还严重不足。
一切的根源是时间,一切的场景都是大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