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直视的人性
发布日期: 2024-04-17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自动筛选吸收什么样的信息,再反向巩固既有价值体系,并成为和外界互动博弈的工具。
世界是大象,我们都是盲人,多元思维就是一丝光亮,让我们有机会多了解一些世界的真实面貌。
这也是为什么说“同时容纳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还正常运作的是第一流智慧”的原因,一流智慧就是多角度看世界的能力。
我特别喜欢能够深刻揭示人性的作品,,尤其是看着惨烈、黑暗,实则真实到无法面对的剧情,比如《行尸走肉》《王朝》等极端场景的影片,层层揭示人性,就像是把人类从原始莽荒进化而来的历程再重走一遍,斗争、杀戮、合作、团结、仇恨以及爱,我们会发现一切黑暗的东西、都是存在于人性之中、且曾经帮助人类存活下来的利器,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在惨烈的博弈中不得不达成的妥协,道德是一套规范,善良、诚实和爱,都是需要修炼的能力。
李安作为大师级导演,每一部作品都在揭示人性,《断背山》、《色戒》,其中以《少年派的奇幻之旅》最是入骨入髓,值得反复细品。
虽然拍的美轮美奂,甚至可以带孩子去欣赏,但故事内核却相当残酷,当然孩子关注的是一个少年和一只老虎相爱相杀最终都活下来的历险故事。
影片结尾,日本保险公司的调查员来调查时,少年派说了故事的真相:四个人坐在船上逃生,然后发生了人吃人的过程,最终活下来一个人,此后那个少年终生吃素。
日本人和最后的作家都不想选择第二个故事,而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少年和虎一起度过海难一起生还的故事。
这就是人性,心里清清楚楚,却最终选择相信美好的结局,因为现实太苦难,人类需要光明和美好来延续希望,否则活不下去的。
但人类从进化伊始就是极度残忍的,一路伴随着杀戮走上生物链顶端,当杀无可杀、世界末日的时候会相互残杀,史书上一旦发生天灾战争,会有很多易子而食的故事,惨绝人寰,但生存面前无大事,人类会想尽一切办法选择生存下去。
李安的老辣就在于洞悉人性的同时,选择了一种童话般的呈现方式,并把选择权丢给了观众:自己选择相信什么是真实。
同样的问题:你对神灵抱有希望?还是选择真相对人类失去希望?
电影情节是基于真实的海难:四个逃生的人中有个17岁的少年,被三个成人所杀,靠吃他的肉生存下来。
冯小刚拍过一部无比严肃、却票房惨淡的电影《1942》,表达了灾难来临时的人类行为,不过他选择了希望,灾民们处处都表现出良知的光辉。
可真实呢?大灾面前,任何人都可能是无良之辈,包括灾民在内。原著中母亲回忆:舅舅饿得躺在地上,暂时失去了知觉,突然屁股一疼醒了过来,原来是一个灾民割了他屁股上一块肉,他说:我还中,别吃我。那灾民说:你不中了,你救救我吧。
人性如此,品性却是需要修炼的,以及最重要的,和平。
珍惜平稳甚至无聊的生活,真要发生故事,内核都是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