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发布日期: 2024-04-08
人在和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塑造大脑,形成认知世界的模型,这个就是个体安身立命的体系,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个体存在的意义。
人死灯灭,一个人的思想是认知世界的一个侧面,如果这个思想直透生命本源,能对整个族群的意义添光加彩,那么就会形成传播、继而传承,所以这叫“传灯”。
我们会发现好多种截然不同、相互矛盾的思想同样有价值,每一种思想都是认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在不同的场景下有最适合的应用和指导作用,思想和真实也在相互影响和博弈变化。
所以孔子才无比推崇“君子不器”,“器”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有适用的场合,反过来也会成为限制,在其他场合就不再有价值。其他思想流派都有相通的见识,”上善若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事事无碍、一切圆融”等,我们的立身根基就应该是不给自己设限,不要在心中树立一个藩篱,不要把自己的思维限定成器。
我们都会通过自己的专业换取生存的资源,久而久之,随着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难免会有路径依赖,这个”路径“就是大脑沟回,工具好用当然希望哪哪都适用,这是大脑能耗最小的工作方式,但却不是有助于进化迭代的方式。
以交易为例,有人是技术流,基本面没什么用;有人说基本面才是一切,技术就是骗人的;其他领域也是一样,有人以自己受学院正统训练为傲,自诩名门正派,看不起草莽出身的,即便是人家声名显赫、家财丰厚,也一边嘲讽人家靠运气,一边恨得牙痒痒、自己怎么就没有好运气,殊不知,这世界的规则很简单,活着就是一切,当你看不起别人的时候,人家在更高生态位活得如鱼得水,根本不把低位的大部分群体放在眼里。
不管是什么生态位,凡是有些许鄙视情绪的,都是大错特错。
那都是头脑中自我设定的桎梏,思维里的一堵堵墙,这一堵堵墙会限制思想的自由,会阻碍我们在广阔天地里驰骋,不给自己设限,你的世界就是整个天地。
这个社会是由一个个趋利的个体组成,也就是无数人心人性,每一个人看世界的认知都会在市场上表现出来,携带着金钱、资源参与竞争博弈,转化成一股趋势,随时而变,如果把自己的头脑和思维限死,生存机会必然骤减。
这就是荆棘遍地、时刻都在博弈的人生之路。
我们学习某种技能,就是在搭建大脑链接,一旦成型就是一种思维定势,所以芒格主张打通学科边界,构建尽可能多的高阶思维模型,这样就会突破限制、多些维度看世界。如果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会变得狭隘,慢慢变得愚蠢,成为井底之蛙。井蛙是看不到广阔的天空的,井口大小就以为是整个世界。
更可怕的是边界决定选择,选择叠加人生,思维越狭隘,会自动选择困境,选择错误的方向,选择处理应对世界的方法。
你心中有魔,世界许之以魔;心中有佛,世界才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