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心存丝毫侥幸
发布日期: 2024-04-07
读书之外,向行业翘楚当面请教学习是我最重要的高质量信息获取方式,所以我特别喜欢参加、以及组织小范围的思想闭门会,只有私密且是当面的交流场景下,才能获知一些真正的、极具冲击力的信息,包含在一个个可能不美好但鲜活的故事中,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是痛苦,在当事人娓娓讲出的时候,平静但分外有力量。
我们喜欢讲失败的经历总结复盘,也会讲竞争中一些黑暗的、不择手段的故事,有些甚至会让人头皮发麻、透不过气来,完全背离安稳世界的认知,却也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往往会大发感慨,然后重新做个心理建设,劝自己接受那些血淋淋的真实。
人们承平日久,这也是教育的问题。
全世界的教育可以说都是以童话为认知根基,教育体系小心翼翼的挑选内容、规避会引起心里不适的东西,人们会被养的普遍纯良(钝化),然而现实却不是通话。现实遍布谎言,却在人们迎头碰上的时候越来越趋于无法掩盖,这就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又不相信现实中可能有任何童话存在。
于是心彻底盲了,只愿意看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价值。
但这是真实的世界,活生生的人。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地步、何种环境,守住心中的价值底线,把时间精力投注在价值趋同的人身上。
我的父母其实希望我做简单的事情,比如当个公务员或者记者,赚不了大钱,却胜在安稳有规律,像现在这样到处折腾、一刻也闲不住的生活状态,在他们看来并不是理想状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理解的活法很容易进入灰色地带,成天担心我亏钱或者钻法律空子,尤其我看上去总是在读书或者工作,并不是他们可以理解的朝九晚五,有大平台做保障。
其实是生存环境塑造的思维模式使然,我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做分析,还要推演可能性并做出相应的准备。我的谨小慎微经常让人笑话,其实这只是由黑暗的人生体验演化出来的生存本能。
如今的全球运行规则是西方构建的,起源于一神教义,上帝面前人人平权,遵守契约,一切的活动都在既定框架下按游戏规则玩,底层的核心就是人性的三个基本要素:健康、信仰和圈子。
我在世界范围内行走、做事,打交道最多的是律师、医生以及神职人员(代表着信用),他们或者说他们职业的性质共同构建了个体和企业的防火墙。
比如同样是做得成功的国际企业,华为虽然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举止冷静、表现沉稳,一举一动、每一句公告都是国际化的标准,请最贵的律师、找最懂游戏规则的人(社会信用)进管理层、还聘请专业的团队在DC做游说,表现的要比字节成熟太多。
律师和医生的价值是一样的,就是防坑,先为己之不可胜;代表信用的朋友则是进圈子的投名状,没有他们,钱都花不出去。
所有的游刃有余背后全是巨量的投入。
而那些踩的坑、遭受的打击,本质上全是没有做好“先为己之不可胜”的功夫,多了解点黑暗,是因为心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