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思考者

发布日期: 2024-04-02

我是个行走于世间的思考者,不停的变换、甚至刻意营造场景,就是为了更多的经历、吸收更丰富的信息,沉淀、发酵,引发思考。

所以我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展示出来的思维、做法、言行统统都是思考的外在投射,有人喜欢、更多人可能会觉得不通人情而心生厌憎,这样挺好,我作为渺小的个体,通过设定清晰的规则对世界作出承诺,边界之内的我言出必践、一诺比山重,而在边界之外的,永远心存敬畏并保持疏离。

可能是因为20多年的冥想修行,我特别享受并安心于“疏离”的状态,第三只眼悬空看着在世间忙碌的自己,穿梭于各大城市,在人流中体察烟火气,并思考到底什么是人生?什么是意义?什么是信仰?

生在宗教圣地,自小见惯了宏大的气象、驳杂的欲望、还有卑微的灵魂,人人都在谈信仰,却少有人思考信仰到底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打着信仰的旗号在行名利之事罢了。

我见过手握万千苍生命运的大官,在佛前依然背负双手、顾盼之间有俾睨之势,在他们心中必然有他们的信仰;求财的看着极其虔诚,挥手之间便是寻常人一辈子也挣不到的钱,但我品咂其中意味,金钱才是信仰,展示出来的虔诚不过是和“神灵”做的交易,挥金如土换来一份精神契约;而万千无所施舍、只能展示诚心的信徒,有从西藏十步一磕头到达五台山的僧人,有亿万世俗凡人,拿什么签订信约?

思来想去,无非就是此心罢了,难怪任何宗教都把皈依作为第一美德(Principle)、而传教是第一功德(Credit)。

这样的信仰还纯粹吗?还能叫信仰吗?

能,而且一切符合人性的追逐才是真正的信仰。

我写文章都是大脑信息发酵后的自然流淌,看着只是自言自语,手和大脑一样在思考,打字前不需要构思、立论、编织,行文用字经常有不流畅、不妥帖之处,因为每一个字都是自然而然打出来的,无论是情感、逻辑还是其间含义。

所以,我喜欢并享受写作就是因为在记录思考,并反向形成机制,促使大脑在吸收、存储信息时会更高效、更有序,因为必定是要写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我认为信仰是每个人寻找内心平静的方法。

信仰是个体的,而宗教是社会组织学,所以必然有凝聚共识、管理情绪的组成部分。

信仰是只属于自己的事情。

人在世间实在太苦了,需要为自己找到希望,希望是面对无尽挫折痛苦的力量源泉,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信的东西,很多人在宗教中寻找意义,比如中国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肩鸿任矩、维护道统,这是儒家和宗教最根本的区别,儒家主张入世,常以自己的生命来献祭心中的道义;而宗教主张出世,灵魂是属于“神灵”的。

信仰对于我,只是一种对世界的解释。我对世界、人世、天地、众生有疑问,寻寻觅觅、跌跌撞撞而不可得,宗教就是解释这一切的一种答案。

正确吗?

不重要,重要的是信徒相信,他们只是寻求让自己活在世间受苦的勇气,以及在芸芸之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