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类的财富

发布日期: 2024-03-14

实干者和理论家似乎天然的不对付,相互间隐隐存在个鄙视链,实干的常常对理论嗤之以鼻,真实世界瞬息万变,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理论,就像教员说的:“一上战场,啥都忘了”;理论家对只知道蛮干的也是一脸看不起,成功只不过是运气好,出言吐语既粗俗又无知。

这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之间的现象。

这个倒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是过往经历的集合,靠什么安身立命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思维模型,实干立足的就只相信实干,理论成家的就只偏重于理论,某种程度上,“实干”和“理论”就是自己存在的意义,也是自己整个的认知世界,承认自己对认知之外一无所知是很困难的事情。

比如巴菲特老爷子就经常说经济学家的坏话,说自己的投资没有一样是基于宏观经济分析,在他那个生态位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无数利益,他公开说的话多半是有故意的导向,事实上,老爷子自己是靠美国大发展赚了前半辈子的钱,站到了可以调动更多资源的生态位,而后半辈子靠的是廉价资本、避税、趁经济危机时打劫银行赚了其余八成的钱,老爷子在全球范围割起韭菜来那叫一个心狠手辣,也就是金融工具和全球化提供了温情脉脉、让人不知不觉的打劫法,换一种收割法会被受损的群众生撕了他,哪里会有现在这样的地位、和空口评价别人的闲情。

我们国内的富豪们,也时常攻击经济学家并不能帮助自己。经济学家成了中美两大经济体时常被调侃的对象。七八十年前就被美国政府和总统讥讽,然而几十年间美国成为应用经济学界理论最多的经济体,里根依赖于货币主义和宪政经济学,克林顿依赖于新供给主义,创造了上世纪美国的经济奇迹。

经济学家以及所有理论家没能赚来那么多钱,也经常被现实发展打脸,所以就被视为可以忽略、可以调侃的群体,事实上中国改开以来的迅猛发展,依赖于各种经济学理论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风口。富豪们得益于经济发展的宏观大背景、进而攫取巨大财富时,往往沾沾自喜,习惯归因于自己天才般的智慧,当然不觉得和经济学没什么关系。

现实就是,所有豪富只不过是正好站在了经济学理论产生的风口上,像雷军感悟到的那样,成了一群幸运的、飞起来的猪。

这个世界以财富大小决定话语权,但不是以整个人类世界取得的进步与财富为基准,而是聚焦在几十个拥有相当于35亿人类财富的个体身上,以他们的讲话行为成为标杆基准,人人爱财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但要是不分真伪、不知深浅的只以财富多寡为准,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出现问题。

政治、历史、军事、文学、哲学、宗教、大众心理学才是经世致用之学。

人类发展至今共有大约180多亿人口,全世界能被载入史册被今天的我们看到占多大比例?

放到当下即便强如二马、巴菲特、小札、贝索斯等能名垂青史的概率有多大?

她同样都是富豪,马斯克、奥特曼、乔布斯这种不仅是商业领袖、更是大立法者的载入史册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反过来看,可以立传并名传千古的人物,无论忠奸都是惊才绝艳、站在时代巅峰的,而他们的生平、技能、智慧都是代表人类曾经的巅峰。

传世至今的且到未来的,我们能够记得老庄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能够记得起耶稣穆罕默德佛陀马丁路德,能够记得起牛顿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历史上哪几个富豪,曾在书上留下很深的烙印,子贡、范蠡、白圭、洛克菲勒、卡内基,寥寥数人而已,而这些留下痕迹的人也是因为或者留下思想、或者回馈社会,让民众一直受益过。

人类史的幸福时刻是一个个可以基于自己的双手、让一家人安静的居住在广袤大地上的普通人,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有个别子女仰望星空,诞生出一些灿烂的思想,照耀古今。

我自小混迹于社会,以真实世界为师一手一脚干到现在,也曾经对理论、学者不屑一顾,如今,我耻于以前的肤浅和浅薄,并身体力行的走入学术圈、认认真真弥补自己的不足。

金融大体上是个邪恶但极具魔力的工具,悄无声息的席卷着广袤土地上辛勤耕耘人的财富。

 我明白这是人类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资源不平等的结局,是底层的真相,世界本质就是一个永无休止的金字塔丛林,但实在没什么值得无上吹捧。

真正有价值、且代表人类希望的永远是科学家和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