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信息塑造大脑

发布日期: 2024-03-02

读书吧。

我从小就极喜爱读书,连环画、小人书、还有漫画,后来认字多了读外公的藏书,三国、杨家将,再后来读演义、武侠,直到如今也是无书不欢,只不过吸收信息的质量在提升,每天大量的时间用在读论文上,因为论文的知识密度要远高于书籍。但读书已经成为我纯粹的嗜好,也是日常的放松方式,经常就是一本书、一支笔,便沉浸其中,自成一界。

我还是喜欢纸质的书香,并手动笔记及点画,在如今的科技时代,确实显得笨重及效率低,然而在我看来,除了自身的阅读习惯外,书籍还是家居最好的装饰。孩子从小就长在书香环绕的氛围中,我的手不释卷会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读书是件非常有意思且享受的事,耳濡目染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

由于科技的普及,人类正在全面进入网络覆盖中,信息像水一样侵染到我们的每一丝空间,我们也近乎透明的暴露在整个网络中。

比如面部识别,这是很成熟的技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把面部识别作为密码和身份识别,非常方便,当然也把自己的信息拱手交了出去。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基于面部识别技术开发出来的软件去搜寻身边出现的链接和他相关的一切信息。比如一个宅男,看见一个陌生美女,是可以也有办法去深度了解她的,这就令人毛骨悚然了,因为犯罪分子也可以利用这个技术去作案,所需要的仅仅是输入她的照片然后开始了解她的隐私,还可以通过美女的自拍总结出每天的行动路径。

这是科技衍生出来的在犯罪维度上的一点点事情,事实上科技已经把整个人类已经纳入了一张网中,全人类的政府掌握所有的互联网、wifi信号源、手持终端、监控系统,每个人都会出现在镜头里,所有的一切,通过机器连接的另一端,总有某个有权限的人掌握掌握这一切。

而作为承载信息的、最古老的工具书籍,会传达某种既定的思潮和意识形态,电子书会留有读书人的记录和标注,那些都会勾勒出一个人的轮廓,再填充其他信息,会无比形象。

我们总觉得组织、机构、政府只是个概念,事实上都是由人构成,掌握数据权限的也是一个个人。而商业应用的迅速普及,意味着商业可以和各种机构结合在一起,借助于大数据,在全网搜索每一个人的隐私,但每个人都无所察觉。

潘多拉盒子早在我们享受各种便利的时候就已打开,没有人是隐蔽和安全的。

面部识别系统让隐私抓取上升了一个台阶,即便是一个没什么文化、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的村里人,但只要出现在镜头内,这个人所有的信息就被连接进入备案。更何况越来越多直至每一个人,会把手机与自己的社交帐号、银行卡号、第三方支付、以及各种生活应用相连,这是向政府和商家开放自己的隐私,但同时也向黑客们开放,以及向掌握资源的罪犯打开大门。

平时风平浪静的安全,只不过是我们普通到不足以引起人家的注意,所有的价值不如人家动一次手的成本。

新世界需要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隐私。

机器掌握一切。

谁在背后掌握机器?